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

謝網友補充倫敦金



這兩星期佷忙碌,沒有時間寫長文!不過,在網上也發現了一些好東西,有位謀事兄看了小弟關於倫敦金的文章後,作了以下補充:

「既然只是一張IOU(倫敦金),發行機構自然可以偏離倫敦金價作出無限量增發。假如倫敦金市價格是$1400,而秦始皇金業(虛構例子)大部分客戶看升而平均建倉水平在$1350,架設全部左20倍MARGIN,金價只要跌1%就要補,2%就有機會要斬。

我是秦始皇的老闆,我覺得既然只是寫上一張IOU,只要我不斷開出賣盤應對新來的買盤,把金價打到$1370,跌了2%散戶就要補倉,於是就要沽出,價格自然就會跌多D,價格跌又會囑發更多平倉盤,跌多幾跌真開心。

就算你財力厚打算接本人的沽盤,無所謂,我的發行是沒有成本的,你買入卻需要真金白銀,我可以無限量發行,你就只能沽出手上的,就算索羅絲同本人賭都會輸。因為你持有的只是秦始皇金業才有效的合約,是不能轉讓的。我絕對可以無限量增發,既然只能在秦始皇兌現,你要幾多,我比幾多。

唯一死門是買跌的人比買升多,但這樣我就會做好,散戶買小我開大,幾開心啊。輸的機會是零,贏就買大開小,實在太好了。」


資料來源:http://kuliboy.blogspot.com/2011/02/blog-post_6567.html

相信謀事兄是個投資老手,對市場操作非常熟悉!以上文字正補充了小弟那篇倫敦金的不足之處,能更巨細無遺地拆穿倫敦金操作。看到自已所寫能帶給人家啟發,真有滿足感!當然亦會帶來更多的攻擊、臭罵。這亦可解釋何解那麼多人上來問候各位金甲銀甲,因為大家的努力,損害了某些人的利益。
------------------------------------------------------------
PS:
熱烈慶祝!阿爺首推黃金自動購買機!(上影片),唔知香港幾時有?

買黃金就是投政府不信任的一票(二)

上一次提到﹐買黃金就是投法定貨幣不信任的一票,就是向政府的強權作出制裁。因此黃金就是每一個熱愛自由人士的最親密戰友。如果我們向一萬個人﹐一百萬個人問他們是否喜歡自由﹐相信是沒有一個會說“不”的。人類每一次革命都一定是以獲得自由為口號的。法國大革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當時喊的就是Liberty(自由)﹐Equality(平等)﹐Fraternity(博愛)這三個崇高的理想。問題亦就是出現在這裡。造物者好像是找著人類來開玩笑﹐因為以上的三個理想之中有兩個是互相排斥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後兩個與人性有出入。

“平等”與“博愛”應該是沒有相衝﹐兩者可以共存。但是﹐“手指屈入不屈出”﹐“肥水不流別人田”這類的民間格言﹐都是出自人的本性的。博愛精神至今還只停留在理想的階段﹐從來未曾能夠長時期實現於人類社會裡。至於平等﹐這簡直是說笑。凡女士都愛美﹐但上天就是偏要把美貌賜予小數的幸運兒。人人都愛聰明﹐幹勁﹐衝經﹐勇氣﹐健康﹐好的運情﹐但上天只挑選了一小數的人來受惠。

雖然如此﹐但人類就不罷休地﹐無數次﹐嘗試把大自然的定律扭轉﹐結果就是弄成人間大悲劇。最觸目的例子不過於老毛的文化大革命﹐和波爾布特(Pol Pot)的人性大改造。命運的輪盤﹐和人的自私心態﹐始終都會勝出。而狡猾的政客(Demagogues)﹐瘋狂的完美主義者(Utopists)﹐潛伏著的未來暴君(Tyrants-in-Waiting)﹐能帶來的只是短暫的美夢﹐跟着的就是漫長的惡夢。

至於“自由”這個理想﹐就既不能與“平等”和“博愛”共存﹐亦與兩者互相排斥。自由就是讓每個人發揮他與生俱來的休勢﹐及他努力得來的收穫。自由就是讓每個人承擔個人所作的一切選擇和決定﹐所謂種瓜得瓜。自由就是讓每個人享受他成功的收穫。自由就是人與人之間不能存在公平的。只有兩條死屍才享有平等,生命就是沒有平等的。人與人之間不公平﹐國與國之間亦是不公平的。有些國家資源多﹐有些國家沒有任何資源。有些地區有得天獨厚的好氣候﹐有的簡直是難以活著的。

共產主義制度(Communism)﹐納粹主義制度 (National Socialism, Corporatism)﹐社會主義制度(Socialism)﹐福利主義制度(Welfare State),全部都是一次再一次﹐徹底失敗的實驗。最終的後果就是貧富越來越懸殊(可大的諷刺﹗)﹐因為這些制度唯一能製造的就是一個特權階級。這個特權階級就是大政府﹐和大政府互分利益的大機構﹐以及靠著大政府吃大鑊飯的一眾人等。但是﹐好景不常。很快就會發現社會的資源都已被吃光。很快就會明白“有多久風流﹐有多久折墮”的大道理了。

今天西方社會的所謂Welfare State Capitalism (福利制度的資本主義)﹐又或者歐洲鼓吹的所謂The Third Way(第三條路線)﹐都不過是自欺欺人的謊言。至於我們祖國的“有中國特色的”什麼什麼﹐通通都與假奶粉﹐假雞蛋﹐假醬油一樣﹐就是得個“假”字。

所以話﹐人的最大問題就是“貪”﹐什麼都想得到﹐又要自由﹐又要平等﹐又要博愛﹐又要和諧﹐又要有個人進取﹐又要有大政府提供的“安全網”﹐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沒有人願意接受事實。事實就是每一個理想都有個代價的﹐取其一就要捨其二。要平等就要喪失自由﹐要自由就要承擔個人的責任﹐承擔一切個人的選擇。可惜的是﹐很多人就寧可犧牲自由都要政府來保障他們的生活。但到頭來就是﹐自由又沒有了﹐政府的承諾又不能長久﹐社會保障最終亦漸漸消失﹐得不償失﹐雙重損失。

事實就是﹐這個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年輕漂亮的美人兒為何要有蒼老的一天﹖出色的音樂家為何不能同時也是大名鼎鼎的科學家﹖一個聰明絕頂的科學家又為何有先天的缺陷﹐要終生坐在輪椅上呢﹖一個英明的少年又為何那麼短命呢﹖男人為何不能產子呢﹖女人為何每個月都要受身體結構的折磨呢﹖為什麼造物者不給予人類平等的看待呢﹖

我們不願意接受造物者的安排﹐我們要扭轉這個不公平的事實﹐我們要令聰明的人和愚蠢的人都變成平等﹐把努力的和懶惰的都變成平等﹐把有進取的和不求上進的都變成平等﹐我們要把男人變成女人﹐我們要把老人還童。這種固執的堅持﹐要與造物者抗爭 (Social Engineering)﹐不單只是荒天下之大謬﹐更往往為人類和社會製造悲劇的收場。

下回繼續…

Fateandthefuture

**************************
注意﹕如果可以簡單幾句的﹐小弟可以在此加插回應﹐否則就要日後以新的文章回答。

回應上一次的意見﹕大家有不同的角度來看任何事情是正常的,也是好的。小弟在此堅持己見只不過是讓其他人聽到另類的聲音。相信每個人,看完小弟的意見後,都有能力作自己的判斷。無論與何都很感謝各位的回應﹗

2011年9月28日 星期三

細心思考

先謝Fate兄數篇深入淺出的文章,小弟近日事忙,沒有太多時間看,今晚難得有時間看一少部份,對當中的文章有不同的看法,現略回應如下(紅字部份):

本人在這裡發表的文章,有很多都涉及到政治歷史,甚至玄學,的層面。因此有可能得罪了一些愛國心切的朋友。他們可能不滿意我言論中對政府,和與政府共謀的大企業,有這麼多的負面意見。他們一定是認為政府是人民的靠山,為人民求福祉,就像我們的父母一樣。因此他們會覺得本人是唯恐天下不亂,故意向政府挑剔。

回應:
政府不為人民求福祉,是指所有政府官員+首領?人類歷史上出現政府這種組織由來已久,政府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就算再專制的政權,環顧歷史都是集體領導與負責,暴君如商紂、秦王亦要委任官員幫手管治,不可能一人到全國每個鄉縣去收稅。既是集體領導,則不可能沒有不同意見,我認為我們可以說,有某些政府官員將自已利益放前於受管治者(人民)利益,但不能以偏概全,因為在歷史上的很多政府中都可以找到為國為民的優秀管治者,如馬田大師提過的羅馬哈德良大帝。背後涉及更深層次,包括哲學思想,為免太深,不作詳論。但將政府說成永遠與人民對立,似乎不合歷史事實。

本人對大政府感到憤怒的原因就是它壟斷了發放貨幣的權利,然後讓貨幣不斷的貶值,從而對政府的收入有利(因為這是一種間接抽稅的途徑)。但同時亦令人民手上的積蓄貶了值。這樣做等於剝奪了人民辛苦積累的血汗錢,奪取了人民的退休本錢。這是無恥,無良,極惡毒的罪行。
回應:
政府透過鑄幣間接抽稅有問題,那如果政府不透過鑄幣抽稅,而直接加稅又有沒有問題?或者不發行生信用貨幣,實行金本位,但實行金本位後,政府收入不足,於是又大幅加稅又有沒有問題?

這涉及一個更深層問題,政府有沒有權利收稅?稅率應定於甚麼水平為之合理,天有不測之風雲,某些地區遇天災,政府向另一些地區的人加稅,以救助災區的人,又有沒有問題?如果政府有權收稅,那不論是間接或直接,就不存在合不合理的問題了!

Fate兄沒有留意到,政府作為收稅者,向人民收取餘動勞的同時,亦為人民提供各種服務,及統合國土內的資源。這又再涉及一個更深層問題,一個國家內的一切是否都屬於政府?例如香港的土地,大家只知這些土地都屬政府所有,政府定期通過賣地增加收入!但我要問大家的是,土地為甚麼一定屬政府所有?當然你可以答我,法律是這樣寫!但我若再問,為甚麼寫法律時要寫明土地屬政府所有,而不是所有在香港出生的人都可以擁有一塊地?如果沒有法律支持,政府對土地擁有權的法理依據在那裡?只要想清楚這個問題,你對黃金、政府、人民等議題就會有新的看法!

美國政府這樣做,總有一天美國人民會醒覺起,來跟它算賬的。香港政府口口聲聲說我們無能為力,因為印銀紙的是美國政府,而我們貨幣是與美元掛鉤的。這不過是個借口,因為貶低香港貨幣實在對政府和大財團很有利。

香港雖然已經沒有出口﹐但貶了值的港元對本地商業利益有幫助。廉價的港元可吸引更多旅客來港﹐更多外資來港投資﹐更多自由行來港購物﹐更多內地資金來港炒樓﹐托高商業樓宇的租金等等。對商人﹐尤其是有鋪出租的業主們﹐這無疑是很好的事。這就是香港政府死都不肯把港元和美元脫鉤,的真正原因。但對一般儲蓄者來說﹐這是政府劫貧濟富的卑劣行為。政府故意讓人民的血汗錢貶值﹐是絕不人道的所為。(*)

中國政府也是用這個借口。中國出口到美國,換來美元。但美國不斷發放更多的美元,令中國手上的外匯貶值。但是,牛不喝水,誰能逼它去喝﹖你有你自己的貨幣。你對自己的貨幣是擁有絕對權利,否則何為主權法定貨幣﹖是你自己偏要跟美元一齊貶值的,因為你有利可圖,因為貶了值的貨幣對你的出口有利。但是,你有沒有考慮到人民的積蓄呢,人民的辛苦血汗錢呢?
回應:外匯貶值真的那樣可怕、及蝕抵?中國自已也可以透過國家信用發鈔,美元貶值,對中國主權貨幣的前景是好是壞?若然能令美元大貶,手上的外匯當然泡湯,但自已的信用貨幣卻可以乘勢而起,只要本國貨幣能為世人接納,將來一樣可以如美元般向世界收取鑄幣稅,少少三萬億美元又何足掛齒?當然,一種貨幣能否被世人接納,要視乎該貨幣背後所反映的生產力及國家穩定程度,若一國政權不穩,發生內戰,貨幣是不會為世人接納及信賴的。幾年來的小道消息,俄國、法國都層引誘中國一起大沽美債,拋美元,中國不為所動!堆積如山的債務與龐大的外匯儲備就像一座紀念碑,時刻在提醒世人,該種貨幣的境況是如何堪虞!
貨幣的貶與升,其實都是一種零和遊戲,人民貶值前,對美元差不多去到1:1,那中國人的生活又是否很好?1979年大貶值至今,生活又如何,其實歷史已提供了答案!匯價如何不是最重要,最重要是生產力有否提升?人民的技能有否提升?這才是一國之本,才是一國之財富!
注重出口,可以視為對別國的一種依賴,但這很片面,例如稀土出口,是別國依賴中國的出口,還是中國依賴這種出口?當你所生產的東西霸佔了世界市場,一天突然不生產,世界不是一時三刻可以彌補供應缺口,生產成本亦可能大幅上升,出口可以說成一種依賴,亦可說成一種戰略,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法,30年前世界沒有中國,沒有任何問題,一切如常,今日只要用清醒頭腦去想一想,就知大不同了!

買黃金就是投政府不信任的一票(一)

本人在這裡發表的文章,有很多都涉及到政治歷史,甚至玄學,的層面。因此有可能得罪了一些愛國心切的朋友。他們可能不滿意我言論中對政府,和與政府共謀的大企業,有這麼多的負面意見。他們一定是認為政府是人民的靠山,為人民求福祉,就像我們的父母一樣。因此他們會覺得本人是唯恐天下不亂,故意向政府挑剔。

本人對大政府感到憤怒的原因就是它壟斷了發放貨幣的權利,然後讓貨幣不斷的貶值,從而對政府的收入有利(因為這是一種間接抽稅的途徑)。但同時亦令人民手上的積蓄貶了值。這樣做等於剝奪了人民辛苦積累的血汗錢,奪取了人民的退休本錢。這是無恥,無良,極惡毒的罪行。

美國政府這樣做,總有一天美國人民會醒覺起,來跟它算賬的。香港政府口口聲聲說我們無能為力,因為印銀紙的是美國政府,而我們貨幣是與美元掛鉤的。這不過是個借口,因為貶低香港貨幣實在對政府和大財團很有利。

香港雖然已經沒有出口﹐但貶了值的港元對本地商業利益有幫助。廉價的港元可吸引更多旅客來港﹐更多外資來港投資﹐更多自由行來港購物﹐更多內地資金來港炒樓﹐托高商業樓宇的租金等等。對商人﹐尤其是有鋪出租的業主們﹐這無疑是很好的事。這就是香港政府死都不肯把港元和美元脫鉤,的真正原因。但對一般儲蓄者來說﹐這是政府劫貧濟富的卑劣行為。政府故意讓人民的血汗錢貶值﹐是絕不人道的所為。(*)

中國政府也是用這個借口。中國出口到美國,換來美元。但美國不斷發放更多的美元,令中國手上的外匯貶值。但是,牛不喝水,誰能逼它去喝﹖你有你自己的貨幣。你對自己的貨幣是擁有絕對權利,否則何為主權法定貨幣﹖是你自己偏要跟美元一齊貶值的,因為你有利可圖,因為貶了值的貨幣對你的出口有利。但是,你有沒有考慮到人民的積蓄呢,人民的辛苦血汗錢呢﹖

(*) 大家可以參考以下的東方9月23日社論﹕“聯匯弊端漸浮現 檢討宜早不宜遲
(*) 香港政府的黃金儲備有2.1噸 (即67,200 oz),佔總外匯儲備的0.0%。相比之下,新加坡政府的黃金儲備有127.4噸,佔總外匯儲備的2.5%。

任何政府都擁有三個專利。這三個專利就使政府在社會上享有獨霸的地位。第一個就是要全部人向政府(美其名就是國家和民族)效忠的專利。第二個就是擁有武力的專利。第三個就是發鈔的專利。以上的三個專利之中最關鍵的就是第三個,因為沒有發鈔的專利,政府就沒有無窮的資源,去壟斷一切,包括教育,傳媒,思想,福利,甚至武裝權力。

但同時,發鈔的專利亦是三個專利之中最脆弱的一環。我們只需要明白政府的這個騙局,就可以保護我們的積蓄,不再被政府剝削,不再被政府抽雙重稅。買黃金就是我們重獲自由的途徑。就是這麼簡單﹗

所以不難理解為何政府和金融界,那麼不願意鼓勵市民買黃金了。因為黃金,不像法定貨幣,是獨立於當權者的,而當權者唯一能夠避免人民投靠黃金的方法,就是透過教育和廣播媒體來向人民洗腦。還有就是推廣期金市場,鼓勵金礦預售,或向金商銀行借出中央銀行的金,令金價不能升,否則會破壞他們的龐氏騙局(Ponzi Scheme),或俗稱的天仙局。

如果你又不受洗腦,又不受誘惑,而偏要買實金的話,你就是向政府投不信任的一票,你就是阻礙政府和大企業發財,你就是向當權者和既得利益者宣戰。政府亦因此把你視為敵人。

如果要擁護大政府,要擁護社會福利制度,就應該把自己的積蓄全部買股票,買樓,買政府債券。最低限度亦要把自己的錢放入銀行,就算零利息也不計較。這樣的雷鋒精神才是真正支持國家,支持大政府,支持大企業。否則就有點自相矛盾。你買了金,放入保險箱,或放入床下底,這是對經濟完全沒有幫助,完全不能推動經濟的。所以,金甲們,請你們記著,你們買金就已經以行動來挑戰政府,你們亦成為了政府的眼中釘。

以下是前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 (Alan Greenspan) 於1966年撰寫的文章 "Gold and Economic Freedom" 的兩個段落﹕

“In the absence of the gold standard, there is no way to protect savings from confiscation through inflation. There is no safe store of value. If there were, the government would have to make its holding illegal, as was done in the case of gold. If everyone decided, for example, to convert all his bank deposits to silver or copper or any other good, and thereafter declined to accept checks as payment for goods, bank deposits would lose their purchasing power and government-created bank credit would be worthless as a claim on goods. The financial policy of the welfare state requires that there be no way for the owners of wealth to protect themselves”。

“脫離了黃金的法定貨幣制度之下,人民的財富很難受到保護,很難不被政府透過通脹沒收。脫離了黃金的法定貨幣制度之下,亦沒有任何能有效保存儲蓄的途徑。如果在這個制度下,還有任何能避免財富被政府透過通脹沒收的話,那麼政府就必定立刻把這個途徑封鎖,就像政府禁止人民擁有黃金一樣。如果人人都把銀行的存款用來買金,銀,銅,或任何實物,而不再用政府的欠單,政府和銀行所發的票據,通通都立即失去購買力,亦不能再作貨幣之用。大政府(福利制度)的財政策略就是要確保沒有任何人可以保存他們的財富”。

“This is the shabby secret of the welfare statists' tirades against gold. Deficit spending is simply a scheme for the confiscation of wealth. Gold stands in the way of this insidious process. It stands as a protector of property rights. If one grasps this, one has no difficulty in understanding the statists' antagonism toward the gold standard. ”

“這是大政府不可告人的可恥秘密。財政赤字是一個沒收人民財富的計劃。黃金就是阻礙這個陰謀的進行。黃金就是人民財富的保護神。如果明白這個道理,就明白為何政府對黃金持那麼敵意的態度”。

所以買黃金不單只是為了抗通脹,或博升值。買黃金就是投政府不信任的一票,就是投法定貨幣不信任的一票,就是向政府的強權作出制裁。

下回繼續…

Fateandthefuture

**************************

關於上一次的“投資與投機的分別”一文,有一點要補充。所提供的定期買金數據是以每月最後一天收市價計算,而買的是重量,不是金額。乃是個機械式的模式,只能作參考。在實際情況下,要考慮環境因素。例如,等代價格回落才買入,急升時就要稍忍耐,不能跟模式一樣的公式化。

**************************
回應GORDON兄﹕

很抱歉,小弟不斷嘗試登上留言區,但始終沒有辦法,不知是出了什麼問題。希望遲些可以解決。在此借用小小空間作為向Gordon兄的回應。稍後再除去。

GordonN兄,小弟十分明白閣下的觀點。時下任何一個欲參與世界貿易的國家,都要以美元作為它儲備的一大部份。IMF就是不容許任何國家把自己的貨幣與黃金掛勾。美元擁有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就是擁有支配全球的貨幣的能力。話雖如此,任何政府還是有空間增加黃金在本身外匯儲備的比重。

其實在問題未發生之前,各國的政府或多或少都是法定貨幣下的受益者。只有小市民才是受害者。因此,要解決問題的動力只可以來自人民,不能祈望政府來解決。但是,單獨一國的人民是不能成事的。一定要待全球各國的人民一齊醒覺起來才能成功。

但當今就有了希望。全球的貨幣危機就是打破這個僵局的最好機會。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不保,快要結束了。IMF的SDR也好,什麼一籃子貨幣也好,都不能代替崩潰了的美元,唯有黃金。這不會是各國政府願意選擇之下發生的,而是別無他計之下被迫的。

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

2011年9月26日 星期一

隊長保重!



今晚看有線,白銀隊長有份做主持,但有點語無論次,像喝醉了(或索了K),最後中途離席,剩下黃元山與女主持繼續下去。從前看隊長的blog,知道他愛賭,買實銀外,亦玩孖展期銀,希望不是這方面出事吧?(隊長若見到此文,請回復,你也是小弟啟蒙老師之一!)

金銀出現重大調整,意外嗎?有一點,但也不算太意外!本年4月19日,6月10日,8月8日,8月19日,在文中亦有提及小心調整,一個牛市是不可能不出現調整的,說實的,目前的調整也不算很大,恆指跌回兩年前的點數了,金銀卻仍比一年前要高一截。

早前,網友們還為股票好?還是買樓好?還是金銀好而爭論不休,有許多網友見6月至8月金股呈反方向,更以為金價好會傷及股市,其實學Lisa說,有甚麼好駁?正如我很早前解釋給指數兄聽,金股不一定呈反向,亦可同升同跌。

這次金銀大調整,以為在不設限的新人問路區會出現很多臭罵,誰知又不算多,因為以為金股呈反向的人士亦同坐一條船了!調整會幾時完?幅度多大?像168的糟老頭說,沒有人會知道,認清大勢就可以了!不過,有一個人其實幾準:羅仔!

今年6月10日,有網友曾貼過他的併圖,題為「銀市未有耐玩完」,回頭看一看又真是頗準!調整會一路去到2012年3月,會在$30-$40橫行!大家又即管看看他準不準?不過買貨的話,參考一下好了,每個時代的經濟不會完完全全重復,金銀的長勢亦一樣!Buy and hold,不借貸,不玩期.......仍然是我給所有人的忠告(包括隊長)!

投資與投機的分別

星期五收市,黃金跌至US$1655。新投入金甲行列的朋友可能大吃一驚。但這種情況不是未見過的。三年前就是這樣子,由於US$1050跌至US$700,足足跌了33%。但當時如果能守得著的話,即使今次再跌,亦無任何損失。而如果當時有趁底購買的,就更加開心了。

大家應該分清楚投資和投機的分別。投機就是要時時刻刻看著價位,希望捕捉到好價,一買一賣,多做幾次,從中獲利。但是,你這樣做,就是與莊家對賭,而莊家則可以操縱短暫的上落市,所以你贏的機會實在很微。這亦就是金市大上大落的原因。另一個原因就是美國政府要輪流托股市和債市(美元),所以一時要把資金趕到股市去,然後又要再把資金趕入債市。小投機者從中是無利可圖的。

希望在此的朋友都不屬於投機這一類別。我相信今天很多人都趁這個難得的機會買了不少。當然,金價會有機會再試低位。有人就說金價要跌至US$1400-1500才見底。我則無法預計。不過,我的策略就是每次金價調整都買些少。跌的幅度越大,就越可以放膽買多一些,像今次一樣。

以下向大家提供一些長線投資黃金的數據。

(1)如果從1980年開始定期(每月)購買的話,至今為止,平均購入價則是US$490.52,升幅達247%

(2)如果從1990年開始定期(每月)購買的話,至今為止,平均購入價則是US$524.51,升幅達224%

(3)如果從2000年開始定期(每月)購買的話,至今為止,平均購入價則是US$669.18,升幅達154%

(*) 定期買的是重量,不是金額

黃金遞進式的月線圖 (1968-2011)﹕














Fateandthefuture

2011年9月23日 星期五

QE vs OT



OT2是甚麼?無需多講,大家都知,沽短債買長債!

這會導致甚麼後果?長債價格上升,長債息率下跌,進一步拉低長短息差!很難明白?今天羅仔在《信報》所貼的圖可以解釋。

圖中「藍線」是10年期國債息率「減去」1年期國債息率的息差走勢。假設10年期國債是6%,1年期國債是2%,那息差就是「+4%」。為甚麼要加一個「+」?因為息差可以跌到負數,假設10年期國息口是2%,而1年期國債息口是6%,那就會變成「-4%」了。

甚麼?10年期2%,1年期6%,那豈不是代表借錢給美國政府10年的利息比借給1年的利息還要少?你存錢入銀行,做10年定期比做1年定期的利息還要少,有可能嗎?

看似沒有可能,但歷史又真是發生過,上圖綠圈部份(1978-1980)就出現了負息差現象。為何會這樣,當年世界局勢不穩,先後發生了蘇聯入侵阿富汗,兩伊戰爭等,再加上股市下跌(三年間,恆生指數發生了多次暴跌)、高通賬等,引發信心危機,市場害怕借出太長時間的資金,收回時購買力大減,長債市場差不多陷停頓,市場不再參考政府所訂的長債息率(政府長債息口失去參考價錢,息口再低亦沒有任何意義。),只餘下短債市場仍活躍,但股市下跌引發資金外流,銀行間互不信任,大大扯高了短債息口,結果導致短息升得比長息更高更快。

現在OT沽短債買長債,會導致甚麼後果,長短息差將進一步拉近,如果通賬繼續,局勢繼續不穩定,長短息差可能出現逆轉,變成負數。推出OT,有如飲鴆止渴,目的是令美國樓市不會出現第二輪大規模違約,但短息將岌岌可危,到短息抽升之時,很可能再有銀行出事,到時亦是QE再上場之時!

-------------------------------------------------------------------
PS1:
見習兄問了一連串問題,政治問題,要較多資料才能回應,暫回經濟問題,其中他問到「中共政權能向世界保證,永遠不會操控匯率?」

我想反問:操控匯率有何不好?為甚麼操縱匯率是一種不對行為?國際間有沒有相關的法規(由所有國家共同議定,得到各國肯首,或經過各國投票通過的法規)去限制操控匯率? 我所問的是一個德道問題,貨幣的匯率應該為誰服務?作為統治者,在制定匯率時,應以本國人民利益為依歸?還是尊守所謂的「自由經濟原則」?是否操控匯率就一定損害本國人民利益?

暫時來說,國際上普遍指摘人民過份低估,要升值!那指摘的國家亦一樣可以以其人之道還給其人之身,透過貨幣貶值令人民幣升值,在操縱匯率上,所有國家都是公平的,為何一定要人民幣升值,而不是其他貨幣貶值?

PS2:
致各反對者,這幾日金銀大跌,你們又是否開心?應該不會!因為金股匯,全線暴跌(樓價亦快要跟上),唯獨美元上升!以股匯樓與黃金白銀相比,沒有任何意思!要與金銀「做對家」,就只能死抱Cash,不作任何投資,不做任何借貸(包括借貸買樓),否則其實分分鐘與金銀甲蟲同坐一條船,比賽還未完結,請悉目以待!

中國,通脹,黃金

(1)中國發明紙幣﹔紙幣然後引至通脹

以下是 Darryl Robert Schoon 的“China, Inflation and Gold”( 8 February 2011) 的部份翻譯。

Ralph T. Foster,在他“法定紙幣﹕現代貨幣的發展史”一書中,提到紙幣是在十一世紀的中國四川出現。

當時,由於銅幣出現短缺,省政府用鐵幣來取代。但鐵幣的價值比銅幣低,因而同樣價值的鐵幣比銅幣重,做成很多的不方便。主婦們需要攜帶一磅半的鐵幣去買一磅的鹽。因此出現了紙幣。人們把鐵幣交給錢莊保管,拿著存貨單作日常買賣之用。

久而久之,存貨單就變成流通貨幣。但問題就出現於錢莊發出多於存貨的單據。所以到了1022年,人們對紙幣(存貨單)的信心盡失。最終,政府把全部錢莊關閉。

但很快,政府就發現紙幣對發放者的好處。於是,短短兩年之內(1024年),宋朝政府就命令國家庫房印發鈔票作全國之用。最初,庫房還保存總鈔票量的29%的實貨。但是,像各個日後的朝代一樣,政府則發出越來越多的票據,而保存的實貨則越來越少。

人民對紙幣信心大失,令很多學者質疑紙幣的性質。葉適(1150-1223年),宋代溫州的儒家學者,曾批評這些多發出的紙幣為虛無的貨幣。他還說這些沒有實物支撐的紙幣必定對經濟造成損害。

元朝學者,胡祇遹 (1227-1293) 亦指出只有實物在背後,紙幣才有價值,否則只是廢紙一張,就像一個從小已失去了父母的孤兒一樣。

隨後的600年,每個朝代都嘗試去利用紙幣的好處,而希望可以避免紙貨幣的缺點。正是魚與熊掌,又怎能兩者兼得呢﹖結果,沒有一個朝代能成功。各朝代最終以通脹失控收場,朝代亦隨之滅亡。

到了1661年,中國終於明白了。清朝立國的時候,就立令禁止紙幣的存在。
關於中國600年長的紙幣實驗,Ralph T. Foster就有這些評語﹕“一次又一次,政府都嘗試透過印銀紙,即時提供流通資金,和即時把財富從新再分配。但是,好處往往不能彌補弊病。最終人民手上的只有廢紙一張”。

紙幣在中國出現至今已有一千年了。350年前,中國亦曾經禁止紙幣在國內流通。但是,今天的中國竟然再次大量發放鈔票。再一次,紙幣初期帶來的表面富裕,漸漸有跡象被引來的通脹抵消了。

根據中國南方周刊報導,中國不單只是全球發放鈔票最迅速的國家,中國亦是在過去十年發放最大量鈔票的國家。至今年十一月,中國的M2增長在過去一年內就已增加了19.46%。相比之下,美國和日本的同期貨幣增長只有3.3%和2.5%不等。

在過去十年間﹐中國的貨幣供應﹐M2對GDP(國民總生產)的比率﹐是全球最高的。作為第一個發明和使用紙幣的國家﹐中國似乎忘記了歷史的教訓﹐但相信歷史卻不會忘記中國的。

下面是本人看完D.R. Schoon的文章後的一些聯想。

(2)政府不是解決問題的工具,政府是問題之所在

真使人氣憤﹗歷史就是這樣明顯地放在我們眼前。但是,受當權者壟斷和控制的國民教育,由中小學,至到專上學府,都偏偏阻礙人民對歷史的認識,令我們無法向歷史學習。可憐地,世世代代的人都要被逼重犯歷史的錯誤,錯了再錯﹗這亦再次證明政府永遠都不是解決問題的工具。政府的插手只會使問題惡化,因為政府是以它自己的利益為依歸。因此,政府往往就是問題之所在﹗

香港政府的教育政策就是個好例子。本來香港的教育制度是沒有太大的問題。當然任何事物都永遠可以有更好的。但是,不甘寂寞地,香港政府就偏要一意孤行,大灑金錢,搞到民不聊生,令老師和學生都不知所措。回歸已經14年,除了加插一些不知所謂的通識課程,香港教育有什麼真正的改善﹖大量進口了的英美澳紐加母語教師,學生的英語水平進步了多少﹖現在,政府還要推行愛國愛港的道德教育。不如讓學生有多些空閑時間,多點休息,讓學生真正的認識歷史。這樣才是真正為人民謀福祉吧﹗

政府不是解決問題的工具,政府是問題之所在。就像1929-1940年的美國一樣,Hoover政府也好,Roosevelt政府也好,都不能把問題解決。最後唯有帶著國民走上戰爭的道路,把全國的財富投入武器生產,把全國的失業少年當作炮灰,從而解決經濟蕭條和失業的雙重問題。Gerald Celente就經常有這句話﹕When all else fails, they take you to war﹗(當政府無計可施時,它就只好帶你去打仗) 。以上所指的,是民選的政府。非民選的政權不會自願去打仗的,因為戰爭就讓人民有做反的機會。俄國十月革命就是這樣誕生的。中共政權能向世界保證,永遠不會是第一個發動戰爭,不斷強調要“和平崛起”,就是這個原因﹗

Fateandthefuture

2011年9月22日 星期四

麥克馬龍尼:Debt Collaps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UGP_xcv3yo&feature=player_embedded#!

麥克老師講得好!
系統性風險,係最大的風險。

經濟學其實並不困難,最困難的是被人為複雜化。
時間緊迫,不及細述當中要點。
誠意推介這套片,並附加上當日麥克老師在俄羅斯上的演講。


另,感謝有心人──"柏克希爾哈薩維"的朋友,真是功德無量。 
 
 

麥克馬龍尼俄羅斯演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fFIvCBHBSk

2011年9月21日 星期三

不買樓就等於沽空的“妙論”

早前發表的“金太貴﹖不如說樓太貴吧 ”引起一位朋友的反駁(2011年9月16日下午12:25)。他引述了以下的這段“妙論”﹕【明報專訊】陸東: “在香港生活、工作,就是認同香港的前景,如此若有能力而不擁有自住物業,其實是「沽空」行為,非常危險!”

陸東認為如果現時不買樓就等於拋空樓市,意味著小弟的立場極為危險。就讓我們嘗試發掘出這個“妙論”的理據吧。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沽空”。這其實是一種高槓桿的投機手法。投機者看淡某個市,覺得未來的價格會跌,因此希望以小博大,利用借來的錢(margin)的形式來首先沽售還未擁有的貨。如果他是眼光獨到的話,就得以小本獲取大利。當然,如果他看錯了市,那就遭殃了。如果價格不跌反升,他就被迫要斬倉賠錢。如果他還不認輸要繼續持倉,那就要補倉,不斷的增加 margin,直到個市扭轉,或至到他的資金竭盡為止。

在現行高企的樓市,不買樓,不入市,不“上車”,是否可以比喻沽空呢﹖如果錯誤看淡了樓市,是否日後就要被迫以任何價錢都要買呢﹖如果不買又是否等於沒有棲身之所呢﹖如果樓價真的不斷狂升,是否租金亦一定會跟隨,使沒有樓的人租不起樓呢﹖

首先細看樓價不斷上升的這個假設吧。樓市的週期性升跌是反映銀行信貸的鬆緊情況,和政府的貨幣政策鬆緊情況。簡單說,樓市若要升就必需要銀行和政府的政策配合,大量放寬銀根。現時全球就是處於這個狀況,樓價之高企就是過去幾十年信貸膨脹的後果。

今天全球的經濟危機,以至政治危機,又是什麼導致的呢﹖不是債務氾濫嗎﹖不是國家所欠的債已達到不能償還的境界嗎﹖不是全球銀行的壞帳促使政府要注資來吸納嗎﹖美國今天房屋市場的不振不是過往太寬鬆的銀行貸款,導致“次按”的問題出現嗎﹖今天Obama政府什麼措施都不能使樓市復甦就是這個理由。

樓市不可能一枝獨秀的。樓市和股市都是反映國家和全球經濟的狀況的。美國和歐洲經濟疲弱,亦會使靠出口的中國經濟受影響。雖然中國短期可以靠基建投資來減輕來自歐美的影響,但不能長久下去。香港雖然口口聲聲強調可以背靠祖國,但祖國的資金要來的已經來了。今天高企的樓價亦已經反映了這個事實。從或然率 (Law of Probability) 的角度看,今天香港的樓價繼續升還是會向下走,那個方向更有可能發生呢﹖

樓價和股市都只能配合整體經濟狀況。若要今天香港的樓價再上升的話,就要本地經濟再極速起飛才可以。有些樂觀人士會指出,國內同胞“大把水”,香港再起多幾十萬個單位都會被搶購一空。但事實不是如此。今天國內的銀行也開始收緊借貸,國內同胞的水源就要受到節制。

租金亦都只能反映整體經濟狀況。樓價之所以能高企全因政府和銀行“放水”來托著。但祖金就沒有這個優惠,上升空間只能憑打工仔的薪酬而定。若果今後他們的加薪幅度像七八十年代的大和快,租金才可以升。租不起貴樓的,只好祖教便宜的,或索性回家跟父母住,或搬到深圳廣州去,或租住舊樓的分割房間,或輪候公屋,等等。總言之,租金不能長期脫離現實。

現時樓價高企,很大部份原因是有人買樓作投資或投機之用。這些業主亦要顧慮到資金的回報。短暫丟空作名牌手袋皮鞋嬰兒奶粉貨倉之用還可以。但長期用來養蟑螂就太不化算了。不要忘記,空置的樓也要繳交管理費,還需要維修。樓價長期高企,脫離一般人的購買力,亦會引來民怨,向政府施加壓力,逼使政府盡快要建居屋。這樣也對樓價有負面的影響。

就算樓價不斷上升,亦不等於不買樓,個人的儲蓄就不能保值。當然,把儲蓄放入銀行就一定會“榨都無得剩”,而買基金股票人壽保險,亦只不過是幫助人家發財。但是,堅決不買樓的人一般都懂得買實金來保值。而金價長遠來計絕不比樓和股遜色。要知道,不論金,樓或股票,都只不過是用來保值的工具,不是用來發財的捷徑。而最能保值的也就是黃金,因為樓和股都容易受到政府和財團的操縱。樓和股都依賴他人的誠信,唯獨黃金不是 (Gold is nobody’s liability) 。

股票可以多發,銀紙如是。樓也可以多建,例如政府起居屋。樓價亦受很多不受自己控制的外來因素影響。美孚新村就是個好例子。原本好好的環境就晴天霹靂被發展商把環境破壞,使該些單位的價值急跌。政府還可以在附近建骨灰場,建堆填區,等等。對面的樓亦有機會從建,起得更高,遮擋了你的“遠景”。日久了﹐區內或大廈內的居民質數又有可能下降﹐這樣亦使樓的價值下跌。如果閣下不幸買了這些樓就血本無歸了﹗如果是租住的話,可以隨時話般就般,自由自在得多﹗

總的來說,(1) 選擇不買樓,而用儲蓄定期的購買實金,絕對不用擔心沒有棲身之所。(2) 還未有足夠積蓄的年輕人,亦不應該強行借錢來買樓,免得背上一身債。“後生仔” 應該能屈能伸,跟父母居住多幾年,慢慢積蓄,定期購買黃金。現時銀行的簿仔金容許以一錢為單位購入,積累了夠一兩就可以取出來到利倡換粒實金。(3) 至於沒有積蓄的貧窮一族,怎樣都買不到樓的,唯有輪候公屋。他們也不用愁,因為如果是永久居民,輪候時間不會太長。一旦入住了公屋就可以終身受惠,更窮的話政府還慷慨免你租金,可以白住一世。(4) 有小量積蓄的,退了休,又想住得舒服一些,可以搬到廣州去。現時很多香港小市民也已經這樣做。陸東的“妙論” 似乎不能成立。

Fateandthefuture

-------------------------------------------------------------------

借位一用:

新人問路區設立一天,已有不錯反應,小弟一人獨力難以管理,如果你自認是炒架王、不怕粗言穢語、不怕人身攻擊,EQ甚高,可email給小弟,一起管理該區,小弟會給予Email及Passoword(全新賬戶),工作甚簡單!

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重新出發



感謝眾網友的支持、關心及寶貴意見,Batman、fubjj、Brian、Gordon、台灣的Jimmy等等.......還有168的糟老頭.......數之不盡,實教小弟感動萬分!

你們都說得很對,建副壇並非良策,小弟細心想後亦讚同,故決定暫時取消匿名留言,若有註冊者留言中包含粗言穢語,小弟會移至新開欄目,既可紀錄歷史,亦可保留言論空間。雖這樣未必能完全杜絕惡意的洗版,但應有一定作用,若他日再出問題,到時再作決定及修正。

新的一天,亦同時更換版面相片!三年前的9月30日,小弟在uwants.com留下第一個買金呼籲,眨眼間還有兩星期就三周年了,時間過得真快,大家一起成長,經歷不同階段,由最初小貓三四隻,到現在人山人海,完全出乎小弟意料之外,現在又過一個階段了,又是重新出發的時候。

-----------------------------------------------------------------------------------
Jimmy,很多謝你意見!真理是會愈講愈明的!送你另一首我很喜歡的台語歌,周杰倫的《火車叨位去》!

2011年9月19日 星期一

建立副壇

由於近日有大規模洗版,小弟收到多個投訴阻礙討論,今晨168蛇兄建議設立另一條線,小弟認為此法可行!將著手建立設權限的副壇,只供隊員及獲授權之人士留言,將來所有文章將同時刊登於此blog及副壇,登記隊員可自由選擇於此blog或副壇留言,新舊兩blog會同時運作!想罵的可繼續罵!想清靜者可到副壇!請耐心等候!

2011年9月18日 星期日

成也雞婆 / 敗也雞婆




金甲蟲之路是一條難走的路!請各網友注意,由於有人接受不到小弟指正其關於「雞婆」之錯處,對本blog進行惡意之「洗版」攻擊!所以,留言暫時可能出現混亂。相信攻擊將會繼續,並以不同身份進行。

但小弟並不會卻步,因為一切已在預計之內!你們投資黃金及白銀的決定深深地觸動了某些人的恐懼,損害了他們的利益。他們會千方百計阻止吸取黃金白銀的投資資訊,他們會千方百計阻止你投入最堅實的金銀堡壘,洗版行動就是最經典的做法!所謂一反二罵三洗版!洗版行動正正證明有人不忿他人將財富轉移到實金實銀,遠離炒炒賣賣,遠離槓桿,損害靠槓桿及炒賣撈油水的人的利益。

小弟學識淺疏,例如股票,就沒有深入研究,若小弟關於股票有何誤解,一定會承認!不過,對於閩語,仍懂皮毛,家中就儲了不少閩語唱片(上圖),小弟希望他人若犯了錯,亦能勇敢承認,例如誤以為雞婆是國語,碰巧遇上小弟是個閩藉人士,不知是誰倒楣?

攻擊將會繼續,但小弟會繼續發表文章,但由於留言太多,可能會漏看部份問題及疑問,各位新人可以直接email本人查問,必要時小弟會同時在168論壇或其他友blog發表文章,到時會再作提示。勇於認錯是美德,勇於認錯的人才能進步,人生才會精彩,希望犯了錯的人能做到,那人兄如此有興趣閩語文化,實屬難得,閩語是中國難得的語言文化,當中包含了無數古代漢文化,小弟生活在香港,一直難有知音人,現送上小弟十分喜愛的一首歌,台灣歌王葉啟田的《浪子的心情》,希望人兄能好好學習!方便他日再作交流!大家或許不明白歌詞,小弟代為翻譯幾句小弟最愛。

我要是了解生命的意義
我要是了解玩樂無了期
我要是想要好好過日子
我要是想要,我要是想要重新來做起
誰人會了解,誰人來安慰
我內心的失落。

------------------------------------------------
有網友Yellow$45買了白銀被困,由於現在情況特殊,分不清誰是誰?我亦難確定你說的是真是假,請將你購買的白銀及收據拍成照片貼上網,到時小弟及眾師兄弟妹會再回應!

唔好再死撐



雞婆係國語?聽下首台語歌啦!叫《三口組》,第1:06分有雞婆二字!發音跟劉先生說的一樣!之所以有人聽到國語發音是因為台灣外省人或不懂台語之人受了閩南文化影響,又不懂台語,直接用國語講之故!唔識千萬不要扮代表,在證據確作下,死撐亦冇用!

雞婆

我都說我是福建人,對閩語略懂皮毛,雞字跟家字在閩語發音差不多一樣,某些地區一樣,某些地區有少許差別,而其正確寫法是家婆,當聽到閩語ke字發音時,可寫雞,亦可寫家,在台灣人劉建仁著的《台灣話的語源與理據》中結論如下:

「台語多管閒事(的人)意義的“雞婆(ke-po´)”是“家婆(ke-po´)”的訛誤,“家婆(ke-po´)”是“管家婆(kuan`-ke-po´)”的縮略。“管家婆”是舊時為官僚、地主、有錢人家等管理家務雜事的地位較高的女僕,引伸為“多管閒事的人”(名詞)及“多管閒事”(動詞)。」

詳情可參考:
http://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4/14/%E9%9B%9E%E5%A9%86%EF%BC%88ke-po%CB%8A%EF%BC%89%E2%94%80%E2%94%80%E5%A4%9A%E7%AE%A1%E9%96%92%E4%BA%8B%EF%BC%88%E7%9A%84%E4%BA%BA%EF%BC%89/

在整個閩語區,雞婆的意思可能有些少差異,以小弟家鄉為例,類似是師奶或阿嬸之類,不是太好的東西。其他事,小弟或許很7,但說到自已母語,我想我還搞得清楚!

PS:留言太多,為方便看,惟有寫點與金無關的東西,方便繼續!

2011年9月16日 星期五

Gold Vs HSI

先講明,在精華文章中,小弟強調的是分散投資,從沒有叫人「訓身」買金銀!所以小弟並不是要力證黃金一定勝過其他投資,只是建議一種可行財富增長方法。三年來出現過很多「黃金對XYZ」的比較,黃金Vs海味,黃金Vs郵票,黃金Vs白米,黃金Vs物業,黃金Vs鑽石玉石,及最新出現的黃金Vs恆指!

恆指由1964年的100基點,升到今天的20000點,升幅有200倍,超勁!「那即是說買股票有200倍收益啦!」──很多人會如此想!

對!買股票會有200倍收益,不過並不是泛指所有股票,最起碼要買齊所有「恆生指數成份股」才「有機會」獲得這個200倍收益,因為恆生指數自創立以來,有七八成市值來自數十隻成份股。為何我會加「有機會」呢?因為自1964年以來,成份股不知改變了多少次?

其實說由1964年計起也不準確,因為最初的成份股並不對外公開,只在銀行間流傳,要到1969年才正式對外公佈,即是說如果你1964年入市,根本不知那100個基點中包含甚麼股票?當時的股票數目約有數百,而成份股大約有30隻。那30隻?

1.聯合企業 / 2.中華電力 / 3.均益倉 /4.城市酒店 /5.牛奶公司 /6.青洲英坭 /7.香港中華煤氣 /8.大酒店 9.匯豐銀行 /10.黃埔船塢 /11.香港電燈 /12.香港置地 /13.香港信託'A' /14.電話公司 /15.電車公司
16.香港九龍倉集團 /17.香港油麻地 /18.和記企業 /19.怡和 /20.怡和証券 /21.九龍巴士 /22.連卡佛'A'
23.南洋紗廠 /24.生力啤酒 /25.南海紗廠 /26.天星小輪 /27.太古洋行'A' /28.會德豐'A' /
29.會德豐船務'A' /30.屈臣氏

紅色字代表今天仍然存在的公司,換句話說,你最低限度要懂得從30隻股票中選出這8隻股票,並一直持有至今,才可能有200倍收益。如果採用漁翁撒網式買齊30隻,Sorry,你會輸到PK,因為這30隻成份股在其後的日子有些被人低價私人化,如屈臣氏、連卡佛、天星小輪,有些甚至清盤收場,如會德豐船務。

另外,1997年前沒有指數基金,所以如果你要跟足47年來的恆指200倍升幅,請你自已當上基金經理,定期跟隨成份股轉換股份。例如最近富士康被踢出成份股行列,你就要沽出富士康,換入新加入成份股,這樣才能跟足恆指升幅。但這種跟法,在沒有指數基金時代,分鐘鐘是要倒蝕的,以富士康為例,加入成份股時$22.1,今年6月7日被踢出成份股時3.75。即是說,如果你要跟足恆指升幅,47年來你要不理虧蝕,以無比決心,不斷以成份股為標準,買出買入,例如以$22.1買入,以$3.75沽出富士康。

有師兄可能會說,誰叫你揀這些權重較輕的成份股?揀大藍籌不就可以嗎?如匯豐、中移動!這叫事後孔明,1964年,市值最大的的大藍籌又是那些,怡和、置地、香港電話,今日不知去了那裡?

是不是代表黃金天下無敵?當然不是,優質股票升幅可以很驚人,以紙幣價值計算,黃金難比,如匯豐,長實等,問題是你要有眼光將它「揀出來」。不要以為揀那些市值夠大的權重成份股就可以,長實以前也不是成份股中的權重股,而會德豐在航運業最風光的六七十年代,就是重要的權重股,1976年更引來怡和及置地收購戰,當年若收購成功,市值超過匯豐(期後收購失敗),可想而知當時的怡和、置地、會德豐都是數一數二大藍籌,等同今天的中移動、中石油、中人壽。

以為恆生指數升了200倍,買任何股票皆可升200倍收益?休想!產業結構及經濟不斷發展,而恆指不斷將表現差的成份股踢走,加入新進成份股。新加入的成份股,股價多數已有一定升幅,否則市值不夠大,那能加入?到被踢走時,通常因為股價長期沉底,市值降低,所以要取得最大收益,就要在它們未入選前買入,在它們未沉底前沽出,只有少數成份股由加入至今保持強勁增長,以上紅字的股份是佼佼者,它們當中很多並非權重股,只是發展了數十年,部份變成權重股。還是努力慢慢研究,看看那一隻股票未來二十年將領導恆指再創高峰?47年來來,匯豐是神話,現在連掃地阿嬸都懂得買了,未來二三十年神話會不會再重複?自已想一想?

對股票,小弟較少研究,三年來只提及過一隻2800(盈富基金),對上一次持有這股是去年10月25日,未來不排除會再買入,除此之外,小弟看不到任何股票在未來十年八載可以「安全地」跟隨恆指升幅,帶給你財富增值?有的話,歡迎提供,並說出你的理由及見解,不要只給一個number!而如果是看30年或40年,那就極難估計了,因為三四十年間,產業結構可以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需要有過人的眼光,才能找出這些企業,在它們未加入成份股前買入,那你就能獲取巨大收益。

----------------------------------------------------------------------------
PS:最新消息,匯豐、中銀再調高按揭息率,因為同業拆息上升,看到嗎?政府訂出的官息,銀行並不一定要跟隨,當銀行們認為通賬升溫,貨幣貶值時,可以自行加息以保購買力。一年來H按加了近兩厘,一年多前鬧得熱烘烘的H按給Gordon兄言中了,是陷阱!銀行做好事,豬拿會上樹!借錢買金要很小心,金未升,可能息已先升!

(二)金太貴﹖不如說樓太貴吧

在香港﹐人人都唱著﹕對抗通脹﹐買磚頭好過放錢在銀行。以上只說對了一半。在零利息之下﹐存錢入銀行當然等於被銀行剝光豬。但房地產是否真的能抗通脹則有疑問。表面上看見樓價跟著通脹上升﹐似乎證明樓的確可以戰勝通脹。但需要長勢分析樓價與通脹的微妙關係。

從會計的角度去看,樓房是一種貶值,和受損耗的資產(depreciating asset)。它本身是不能增值的。樓房需要經常維修和保養﹐才能保持其價值。樓房所佔的那幅地有可能增值,但在香港,地是永遠屬於政府的,你只是擁有長期用的權益。雖然樓房可以作為自住,省了租金,但是要首先減去機會成本 (opportunity cost)。所以買樓的最大誘因就是希望通脹把樓價推高從而得利。

以一般人的平均入息來算﹐今天樓價實在非常高。一般人若不是銀行願意低息貸款﹐單靠薪酬收入﹐絕對無條件買樓的。還要銀行肯貸款達樓價的七八﹐甚至九成﹐才能置業。因此各人透過銀行信貸買了樓﹐就必須日日夜夜求神拜佛﹐祈望通脹加劇﹐使他們的物業快速升值﹐使欠了銀行的錢透過通脹一筆勾銷。

我們稍停下來想一想﹐就可見以上的邏輯大有問題。雖然買了樓﹐我們還需靠每個月打工賺錢來為生。但根據我們的通脹願望﹐我們的入息會不斷被通脹蠶食。大家都知道加薪幅度遠不及通脹。那麼不是自己找了自己老親﹖有無人這麼傻的﹖但事實上﹐一般香港市民就是這麼精神分裂的﹗

再說﹐當今的全球財經危機﹐在於過去幾十年發債太多﹐已變成泡沫。國家的債﹐地方政府的債﹐城鎮的債﹐企業的債﹐消費者的債﹐以及銀行的呆滯債務﹐都已到了沒有可能償還的地步了。眾人皆知﹐房地產是因水(借貸)脹而船(樓價)高的。為免水退而船擱淺﹐各國政府就只好拼命灌水﹐希望通脹能把全部的債一筆勾銷。但通脹是請來容易﹐趕走難。助長通脹會引來超級通脹。這個大殺傷力的武器(weapon of mass destruction) 將會是見者則殺的狂暴之物。

有人反駁﹐買金又不是希望金價因通脹上升﹐從而獲利嗎﹖我不同意這個說法。買金的出發點是保值﹐不是博升值。只有以高槓桿形式炒琵琶膏 (paper gold) 的投機者﹐才希望金價大上大落。買金作為儲蓄的人﹐對金價大上大落應該是無動於終的﹐亦不需要祈求通脹來推高金價。沒有通脹的話﹐金會保持它的購買力。有小通脹﹐金價會輕微上升。通脹加劇﹐金價會急升。到了不可收拾的超級通脹時 (hyper-inflation)﹐金便是無價﹐有錢也買不到﹗但無論如何﹐金的購買力沒有變的﹐只是銀紙的購買力不振而已﹗這個事實和道理很簡單﹐但一般人卻被貪念蒙蔽著﹐炒上炒落﹐追來追去﹐最終亦只得個桔。

1949年﹐共產黨大軍即將殺入廣州之際﹐先父及時找到買家﹐把祖宗留下的居所以賤價賣掉﹐換來四十兩金﹐和他兄長各分到二十兩﹐得以逃往他方重新建立家園。若是換了幾百兩銀﹐行動就肯定不太方便了。可謂黃金救了他一命﹐因為存在銀行的積蓄早已成了廢物﹗

1975年,越南人想逃亡海外就需要每人繳15兩金。一家三口就是45兩了﹗大家可明白黃金何謂“最後的貨幣”(currency of last resort)。

香港人長期活在英國人所賜的穩定和法治的環境下﹐失去了危機意識和傳統智慧﹐正如長期活在籠裡的動物一樣﹐喪失了生存的本能 (survival instinct)。長期活在福利制度之下的西方和北美人民也是如此。大家都習慣了過份依賴和誤信政府。反之﹐曾活在長期戰亂的越南人﹐或活在所謂落後社會的印度人﹐還保存了危機意識和傳統智慧﹐懂得買金的重要性。

Fateandthefuture

黃金威力


聯儲局、日本、瑞士、英國等央行聯手借出美元給歐洲銀行,舒緩流動性緊張!歐債問題就此解決?No啦!大家可能想,各國央行聯手幫助,還不解決?

各國央行真的那麼好心出手相助?當然不是!答案是黃金!今日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歐洲銀行因為資金緊張,紛紛用手中的黃金換取美元。


人家用黃金跟你換美元,是天大「著數 」,但幾間央行還不心足,趁你病取你命!向人家徵收借金費。即是說,歐洲銀行傾盡家檔,用黃金與各國央行換美元,央行們還要人家貼錢,結果引致全球黃金租賃利率跌至負數, 原因就像你存錢入銀行,銀行不給你利息,還要收取存錢費,利息當然變成負數了。

於是,市場上出現一種訊號──借出黃金要貼錢,借出黃金是負利息,相信這是導至近日金價回調原因,更重要是壓低金價及黃金租賃利息(租賃利率由五大銀行決定,包括咱們的獅子銀行),那歐洲銀行可以借到的錢就更少,亦不能因為黃金利率比美元高,而提出收取利息差額。名義上,他們是以黃金換美元,若借金利息高過美元,提供美元者就要付利息。那你說他們是救助嗎?我就覺得像趁火打劫多一點!

這對黃金不利嗎?短暫或者,影響力很快就會消失,因為負利率的黃金租賃利率將會令全球的黃金租賃活動停止,除非手頭緊,否則又有何傻仔會像歐洲銀行那樣將黃金借出,還不收利息?沒有!結果會怎樣?有實力者會收起黃金不借出去,黃金供應將進一步減少。其次,事件亦表明歐洲銀行已窮途末路,手上肯定有很多資產不能再做抵押借錢,否則又何用出動黃金?

早前有幾位網友爭論黃金、鑽石、玉石的價值問題,如果價值是指金融價值,黃金遠遠拋離後兩者!為何鑽石、玉石作為抵押品不及黃金具影響力,黃金性質均一是其中一個原因,如果某人以黃金做抵押借錢,其借貸產生的利率會迅速成為其他擁有黃金者的參考,繼而影響全球的借貸利率。如果以鑽石或玉石呢,因為基本上它們每一粒都是獨一無二,如上圖是葡萄牙國寶鑽石Wendy,在紫外線下會發出獨特的光茫,就算有一日葡萄牙政府以Wendy做抵押借錢,其他擁有珍貴鑽石者亦不跟隨Wendy的借貸利率,而要續粒鑽石去厘定借貸利率,因為每一粒珍貴鑽石都是與別不同的。

這令到鑽石的交易成本比黃金高許多,例如如果葡萄牙政府以Wendy抵押借錢,借貸雙方就要花時間及精神討論借貸額及利率,但如果葡萄牙政府是以黃金儲備做抵押,借貸兩方就可以根據國際金價迅速定出借貸額。在秒秒都是財富的金融界,鑽石的獨特阻礙了它發揮影響力,交易成本高最終導至交易量低,當今,全球每年鑽石的貿易金額只有數百億美元,而黃金就高達20萬億以上(參考楊衛隆《看通金市》P157),即是黃金交易金額比鑽石多5000倍。這不是因為多人買金,而是黃金有頻繁的轉手交易。

誰能掌握黃金供應,就能掌屋黃金租賃利率,繼而通過黃金租賃利率影響全球借貸市場,例如如果以黃金做抵押借錢的利率上升,那沒有抵押的私人貸款利率亦會被推高。所以,在國家層面上,擁有黃金者比擁有鑽石者對全球經濟及資源分配有更強大的影響力。能控制黃金,就能控制世界,這就是十八世紀荷蘭人在南非發現巨大金礦後,大英帝國揮軍45萬搶奪,發動波爾戰爭的原因。

今年2月摩根大通就宣佈接納黃金為抵押品,上個月,德國官員Leyen亦要求歐豬借錢要用黃金作抵押,因為黃金有強大的金融影響力。今日,各國央行援助歐洲銀行,一樣是為了黃金!所以,在國際上,黃金所帶來的權力是鑽石、玉石無可比擬的。

2011年9月15日 星期四

(一)金太貴﹖央行20年賤賣黃金才是

今天大家都認知到實物貴金屬的可貴。很多人都開始願意投放資金到金和銀上面。有限的資金﹐應該買金還是買銀呢﹖金價似乎脹了太多了。很多人還記得十年前可以大概HK$3,000換到一兩金。就算五年前﹐金價升了不少﹐還只需HK$5,000就有一兩。

就因為這個理由﹐很多人不能超越心理的關口﹐害怕今天買金會蝕底。相反見到白銀只需HK$300多元已經買到一兩﹐覺得很抵買。但他們不想一下﹐黃金從低位升至今天﹐只升了七陪﹐而白銀從低位至今已升了十倍多。實際上﹐以升幅計﹐銀比金更不便宜。只因為銀本身價值比金低﹐所以使人有錯覺﹐以為較抵買。

為何金會比銀更有價值呢﹖曾經有人這樣說﹕黃金是帝王和貴族(統治階層)的貨幣﹐白銀是中產的貨幣﹐而欠單(今天的法定貨幣)則是平民百姓的貨幣。歷史上﹐黃金飾演的是國際貨幣﹐主要用在國與國之間的交易﹐而銀則用在國內日常小額交易上。大額的交易﹐例如買地買屋﹐都要用黃金進行。今天的越南正是如此 (*)﹐明天的世界亦會跟隨。

可見今天我們小投資者亦可以買得起金﹐盡管數量不大﹐是我們的福份﹐切不要錯失這個難得的機會。在不久的將來﹐數以百萬億計的流動資金會搶購有限的金。今天雖然金價已算高﹐但小市民仍然買得起﹐明天想都不要想了。

其實過去二十年是小市民購買黃金的千載難逢的機會。自1980年﹐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不斷大手筆拋售中央儲備的金來壓抑金價。其理由就是要掩飾銀紙貶值的事實。銀紙貶值﹐正常應該令金價上升﹐反映銀紙的購買力下降。因此﹐拋售黃金是防止金價上升的唯一方法﹐亦是防止人民對貶值的貨幣失去信心的唯一方法 (**)。但信貸今天終於面臨爆破了﹐而大部份黃金已從政府的手中移到聰明人 (Smart Money) 的手裡了。

統治階層以前從人民手中奪取了真正財富(黃金)。現在﹐當統治階層為了掩飾貶值的法定貨幣﹐不惜犧牲﹐以廉價向人民速銷這些財富時﹐人民應該張開四萬的嘴﹐踴躍去搶購這些被賤賣的財富才是。但諷刺的就是﹐事實並非如此。受到商業傳媒﹐官方媒體﹐財經界﹐官方教育的洗腦﹐大部份人都白白錯過了這個千載難逢的良機。

印度人﹐中東人﹐泰國人﹐越南人等等﹐因為傳統的智慧﹐都受益不淺。唯獨投機性濃厚的香港人(當然有少數例外)﹐自信有非凡的投資技倆﹐被既得利益者牽著鼻子走﹐在樓市﹐股市﹐債市﹐期貨市﹐耗盡資源。與印度人﹐越南人等相比﹐真是一場龜兔競賽﹗有估計認為印度平民手上的金比一眾中央銀行的黃金儲備還要多﹗

(*) 當然﹐在今天的越南﹐銀不是貨幣﹐所以日常小額交易還是用本地幣值 (dong)。但是,樓價是以黃金作單位的﹐亦以黃金作交易之用。需知﹐一年多前﹐一兩金值 2千9百萬dong。今天一兩金已值超過4千6百萬dong!

(**) Alan Greenspan: (speech to 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September 15, 2010):
Fiat money has no place to go but gold. If all currencies are moving up or down together, the question is: relative to what? Gold is the canary in the coal mine. It signals problems with respect to currency markets. Central bank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t.

前聯儲局主席﹐格林思潘﹐對外交關係委員會發表的演辭 (2010-09-15):
法定貨幣只有一條路走﹐就是返回黃金的懷抱。如果各國的貨幣相對上落﹐那麼我們要問﹕全部的法定貨幣﹐它們又是相對於甚麼呢﹖黃金就像礦場內的小雀。當貨幣市場有甚麼風吹草動﹐它就會立刻向我們發出警號。世界的中央銀行都最好小心留意著這隻小雀。

明天繼續…

Fateandthefuture

2011年9月14日 星期三

不勞而獲2




由於見到很多網友對買股和買金的熟優熟劣爭論不休,因此小弟大膽向Joe兄來個东施效颦,借用168的NES兄、糟老頭和fuzgongren兄各自的其中一個貼文和圖,讓有心人自己睇睇較長遠的股/金比較,以作參考。


準備迎接希臘違約

134%──希臘最新一年期國債孳息率,即是說,如果此刻購買希臘債券,一年後有134%回報,只要希臘政府能如期還款,或者沒有強行要求債權人減債的話,但這個可能性甚低。

目前,這個孳息率只是希債價格大跌後所反映出來的息口,即是市場認為可接受的希債息率,不過希臘政府發行新一年期國債時,仍然不會用這個息口,但不用的話根本吸引到人買新債,因為投資者可於自由市場購買跌了價的希債,以獲得134%息率,換言之,希臘政府已失去發債能力。只是坐以待幣,希望能找到人幫手打救。

其實,小弟已於一年前與網友「聖誕快樂兄」討論過歐元問題,當時部份估計,今天亦應驗,如歐洲各國因為各自利益,在歐元及歐債問題上很難統一政策,結果會令問題更難搞:

http://gogoldjoe.blogspot.com/2010/05/blog-post_18.html

局勢發展至此,希臘違約已成定局,相信目前德法兩國正在相討的是如何收拾殘局?把影響力減到最低,可以預期一旦希債違約,將進一步推高其他歐豬的債息,令債價急跌,購買了這些債券的銀行流動性將會出問題,因為他們很多時都以國債做抵押品借錢,抵押品跌價,債權人就會要求增加抵押品,甚至拒絕這類抵押品,或者要求一個更高的息口才接受這些抵押品,換言之亦會同時扯高銀行之間的同業拆息。

長遠來說,黃金的地位將進一步提升,因為國債作為抵押品已經不再可靠,某些國家官員,如德國的財長已開聲要求借錢要用黃金做抵押,後來迅速被默克爾否認,因為她知道一旦要求以黃金做抵押,市場上就會迅速出現一個「黃金抵押借貸利率」,這樣就會令市場上的無抵押貸款及歐豬劣質國債息口進一步扯高,不過,就算她能控制國營機構及官員不提出黃金抵押的要求,亦阻止不了私人市場的這種要求,去年JP摩奸在市場上率先接納黃金抵押借貸,都不能不說沒有先見之明!

希債及歐債問題,最直接影響是增加息口上升的壓力,唯一能阻且利率火山的是政府,政府印鈔,短期內可舒緩息口上升壓力,但只是短期,長期來說,印鈔增加通賬壓力,最終只會更嚴重地扯高息口。債券市場全球規模最大,債價的下跌,令資金撤出債市,流入市場,後果不可想像!以美國為例,債市資金高達幾百萬億美元,就算各國政府印錢買債壓低息口,也要印幾十萬億,QE1,2,3,4.....簡直濕濕碎。

---------------------------------------------------------
PS:恆指終於跌穿半年低位,羅仔的併圖又威威了!根據他的併圖,底部在14000-15000點之間,將於2013年左右出現(有錯指正),大家睇位了!XXXXD!

PS:市場盛傳阿爺大量買意大利國債,大家又覺得可能性大嗎?我覺得如果是用美元買,可能性不大,如對方接受用人民幣買,可能性極大!哈哈.....

2011年9月13日 星期二

報喜不報憂 明月照尖東



商舖豪宅VS黃金,作為長期投資,那一樣收益較佳?有人力舉何鴻榮買屋,或者天價商舖成交,力證商舖豪宅較具升值潛力。其實,我覺得這種爭論永遠沒有結果,正如我在留言中講,投資物業很講究眼光,投資物業者有人成功跑贏黃金,亦有人跑輸給黃金,不能一概而言。

可能反對者會說,傳媒時常有報導天價成交,那些業主持貨數十年,收益大勝黃金!普遍香港人有這種觀點不足為怪,因為香港傳媒有特定的服務對象,很多時對地產交易報喜不報憂,天價成交就有機會上報,蝕讓則大部份收起不報。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尖東,一個我們都很熟悉的地方,如果大家有機會去那裡的舊商場走一趟,會發現十室九空,且不是近年的事,有些舖位已空置二十年以上。

大部份七十後、六十後對這個地方都有印象,當年曾經是政府大力發展的新購物區,八十年代紅極一時,是最時髦最潮的代名詞, 連電影都以這個地區取材,大家還記得穿高腰牛仔褲去華懋戲院看戲的日子嗎?今天華懋戲院已變成大陸遊客看表演場地。尖東大部份商場落成於1980年頭,好時中心、帝國中心、尖沙咀中心......當時舖位售價昂貴,但踏入九十年代就開始走下波,相繼有投資者損手離場,亦有人看準這區未來接手物業,如李嘉誠就於1992年以18.5億買入新文華中心,再又分拆出售。

差不多二十年了,當年接手者又如何?答案是大部人的收益跟銅鑼灣、旺角比,差天共地,有的甚至要損手離場,最新一個成交是新文華中心B座515室,面積1,054方呎,以822萬元成交,原業主為警察儲蓄互助社,於1994年12月購入上址,當時成交價為875萬元,持貨至今約16年,轉售帳面蝕53萬元。

類似的蝕讓成交,在尖東有不少,但傳媒很少報導,一位在那區舊商場做物業管理的朋友說,能損手離場已算不錯了,很多舖位根本找不到買家承接,亦租不出,業主就由得它空置。

為何一個當年紅極一時,政府、財團大力吹谷的新購物區會變成這樣?明報周刊曾有一期詳細分析,原因是背後的規劃及設計理念出了問題。(小弟已不記得那一期?)

不要給一些表面的風光蒙蔽,投資豪宅或商舖一樣要講眼光,今天我們經常聽到銅鑼灣、尖沙咀、旺角有天價舖位成交,其實香港有很多區的舖位像尖東商舖一樣,連賣亦賣不出。但傳媒很少會報導,只要大家細心觀察就會發現許多,如荃景圍的荃灣中心、炮台山AIA中心後面的宏輝中心,大家常去的好旺角中心等等,幾十年來,物業都沒有太大升值,類似的例子還有千千萬萬。

所以,商舖及豪宅較黃金更具升值潛力的論點「並不能確立」,我們只可以說投資銅鑼灣商舖,或投資山頂豪宅比黃金更具升值潛力,而並非所有商舖及豪宅。而到了今天,以上兩種資產的價值已升了許多,對普通人來說,投資這兩種資產每每必涉及槓桿(借貸),當中風險值得留意,購買實物黃金則很少涉及槓桿,普通人仍然付擔得起。

所以,回顧過去40年直至現在此刻,「買黃金能抗通賬」的論點仍然能夠成立,因為全世界的黃金只有一種,並沒有分別,投資不必考眼光,只要你選中黃金就可以。而「買舖位及豪宅能抗通脹」則不能成立,因為細心在主流傳媒以外找找,可以找到許多失敗的例子。以股票為例說明,看好黃金是「買市」,而投資商舖豪宅則是「買個股」,爭論有時是源自不清晰的介定!

-----------------------------------------------
謝Lisa提點,小弟作出一點小補充:

投資黃金要獲利亦要講眼光,那就是買入的時機(Timing),以1970年至2011年40年為例,中間有一半時間是大熊市。不過,買入物業同樣要講時機,例如1970代至1980代初,投資物業的收益就不太好,除此之外,投資物業還有許多因素考慮,例如位置、周遭規劃等等,所以小弟認為投資黃金較容易,只要選對時機,犯錯的機會相對較少。

2011年9月12日 星期一

插爆股評人



中秋佳節!祝大家中秋快樂!近排忙於寫馬田大師第九集,希望可於10月前完成!近來多了很多有意思的討論,各有各理據,可觀性應比與指數兄討論要精彩!

最近網上熱播這片段!那打電話上來的散戶也真厲害,竟問股評人怕不怕報應?真是搞笑!可以估到,她是一個投資經驗很不足的散戶,跟股評員買股票一定贏?那世上就沒有窮人了。其實大部份所謂股評員是甚麼料子?只要有一定投資經驗都會知。

其實陷阱更多是她自已踩下去的!如果股評員不是推介她買股票,而是叫她買金銀,想必同樣被問候:你怕不怕有報應?金銀冇利息,又唔食得,而家仲要成萬八蚊咁貴,你叫我買係唔係想我去死?

哈哈......

2011年9月11日 星期日

國家富強不一定是人民的福祉(三)

當然會有人反駁說﹐沒有強大的國家來保護﹐國民就難免被其他大國欺負﹐甚至佔領。這話亦未常沒有道理。但雖然如此﹐如果選擇只有這兩個﹕(1) 就是要活在越來越霸道和專制的政府之下﹐而環境越來越像個大的監獄﹔(2) 被其他大國剝削或佔領。那麼﹐人的命運實在很悲﹗兩個所謂的選擇都是極惡劣的選擇﹗怎麼辦呢﹖死了千千萬萬人的革命也試過﹐各式各樣的民主制度也試過﹐到頭來還是換湯不換藥的舊局面﹗

人似乎是不能自拔的。反而是越搞越糟糕。幸好﹐人不能做的﹐上天可以做。這個宇宙﹐這個地球﹐這個人類和萬物的生存空間﹐不是人類獨有的。不論我們個人的信仰是甚麼﹐舉頭三尺是有神靈的。一般宗教都把它形象化﹐莫非讓一般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其實宇宙是有它的靈魂﹐有它的操作﹐有它的規律﹐有它的目的。萬物是不知不覺地去順從的。唯獨人類是有能力反思,吸取人生和歷史的教訓,因為上天賦予我們思考的能力。人受到這樣的寵愛,就不要辜負上天。我們是有能力領悟到人是何去何從的,領悟到主宰著我們的這個宇宙靈魂,明白我們在這個宇宙大計內的角色。

黑格爾 (Hegel) 和馬克思 (Marx) 的唯心辯證法 (Dialectic Idealism) 和唯物辯證法 (Material Dialectic) 便是道出這個真理。後者的辯證法亦可稱為唯物史觀 (Historical Materialism) 。

黑格爾指出人類歷史就是見證了人類的思想自我醒覺起來﹐得以明白主宰著我們的那個大靈魂。根據黑格爾﹐人類到了醒覺的一天就是歷史到了終結的一天。這裡跟 Dr. Calleman,根據瑪雅人的曆法而自創的人類自覺和進化歷程論,是非常吻合﹐殊途同歸的。

而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則認為人類歷史的進化是由每個新時代帶來的經濟架構,和政治制度,帶動的。這些新的思維和新的結構與現行的制度產生矛盾。這兩種勢力的互相衝擊的結果就是讓人類的經濟,政治與思想,向前邁進,最終達到理想的境界。這也證明了人類可以達到自覺的境界,和認知到生存的目的。這亦跟 Dr. Calleman 的理論不謀而合。

可惜的是,黑格爾和馬克思都把辯證法劫持了,作個人之用。馬克思把辯證法的結論歪曲理解,作為推斷共產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最終勝利,與及無產階級專政的必然性。而黑格爾則把辯證法的結論歪曲理解,作為向當權者奉承之用,說什麼普魯士政制 (Prussian State) 就是人類歷史上最完美的了﹗

唯獨 Dr. Calleman 根據瑪雅曆法推斷的人類進化論,沒有什麼政治包袱和目的,亦無需奉承任何人。因此,這個進化理論和假設的時間表,最有可能反映人類意識進化的真相。這個曆法給我們希望和信心。天是有眼的,宇宙是有靈魂的,進化是有目的的。

根據 Dr. Calleman 的推斷,人類文明的進化和統治階層向我們灌輸的物質和科技的進步是完全兩回事的。人類思想的進化雖然跟物質和科技的進步是同步而行,但不是相同的。很簡單,人類的一切自由和自主的概念早已在古希臘和中國出現,無需要等到人類高度機械化和科技化才可以出現。自由和自主亦無需要等到統治解層的權力去到極點,和國家有充裕的物質,才能實現。

其實,我們可以說物質科技的進步是不利於思想文明,亦不利於自由自主的發展。原因是物質和科技越發達,當權者就越強大,亦越有能力打壓個人的自由。回顧歷史,我們就可以見到當權者永遠都是新科技的最大得益者。當權者亦永遠是社會富足的最大得益者。

人類未發明火槍,大炮,飛機,火箭之前,統治者鎮壓人民的能力是比今天的弱。那時候人民衝擊統治者的能力比今天的大。統治者擁有刀劍矛和弓箭,人民百姓亦可以自製刀劍矛和弓箭。如果城市的中產不是擁護當權者的話,農民起義便足以使改朝換代。今天有了機關槍和坦克車,就算有過百萬人起來,統治者稍稍出動坦克車,就很容易把人民變成肉醬了。除非起義是發生在一個施老闆所謂的“失敗國家”,例如當前的利比亞。雖然話卡達菲是個專制暴君,但事實上就是他亦要與眾多的部落頭子分享權力,甚至讓各部落擁有軍權。茉莉花革命才因此成功。

通訊和監控科技未有今天的發達時,政府控制和監視人民的能力比今天的弱得多。相對,人民的自由和私隱空間亦比今天的廣闊得多。

從以上這個角度看來,施老闆的說法不正確。正確的來說應該是,今天的利比亞和索馬里是成功的國家,不是失敗的國家。他們成功防止了獨裁的中央權力核心的出現,把權力分散,把權力還給各個地方和社區。像春秋戰國時代,像羅馬共和國時代,像西方封建制度時代,權力越分散,人民的自由空間就自然越大。

相反,在今天的所謂成功,富裕,和高度發展的國家,個人的自由空間縮小了,生活艱苦了,精神的文明退步了,個人的稅務和債務負擔沉重了,子女的將來暗淡了。

大家應該開始醒覺起來﹐認識到其實我們以為的所謂繁榮是個摧毀人性﹐剝奪我們的精神空間﹐破壞我們的健康﹐令我們忙個不停﹐追求著永遠不能滿足的物質之夢。這個繁榮是建立在一個吃人的經濟之上的。人類過去一百年的物質和科技發展﹐對人類和大自然造成極大的災害。如果我們希望人類和大自然還可以有個將來的話﹐那麼我們就要歡迎即將來臨的一個大改變。這個大時代的改變其實就是大自然被迫作自我調節而已。如果我們願意接受這個改變﹐願意參與人類主宰的大計﹐我們就會成為歷史的見證者。相反﹐如果我們抗拒這個巨變的話﹐我們就只會跟著現行的當權者和已得利益者一樣﹐成為歷史的塵埃。

黃金和白銀就是削弱政府權力的最好工具。今天黃金和白銀已經廣泛流進人民的手上,增強了人民的力量。一正一負,這樣就能夠從新把政府和人民之間的勢力回復平衡。人類的自覺性,思想文明,和意識的進化,會因此邁進一大步。

Fateandthefuture

2011年9月10日 星期六

國家富強不一定是人民的福祉(二)

人是有惰性的。很多事情都不願意自己去做﹐最好有人替我們去做。當權者往往就利用我們這個弱點﹐向我們提供越來越多的服務﹐例如人身保護﹐教育﹐福利﹐和解糾紛﹐投資環境﹐解決一切的問題等等。但同時﹐我們要付出重大的代價。我們要交出我們的自主權﹐而自主權是上天賦予我們最珍貴的東西。

每一次發生任何危機﹐當權者都利用機會﹐促使我們交出更多的自由﹐原因就是為了甚麼反恐﹐反社會歪風﹐反淫猥﹐維護社會和諧﹐確保平穩發展﹐保護弱勢社群﹐等等的借口。

在管理個人財富的層面也是一樣。當權者最樂意鼓勵我們把我們的財富交給一些大型的金融機構﹐例如銀行﹐保險公司﹐投資基金﹐退休基金﹐來替我們辦事。但這往往都是個單方向利益輸送的安排。銀行是為自己賺錢的﹐投資顧問﹐基金經理﹐保險經紀亦如是。資源的分配是個零和遊戲。賭場也是提供服務﹐但輸贏早已成定局﹐沒有人可以從開賭的一方取得任何利益的。以買保險為例﹐保險公司的精算師已計算了風險﹐機會永遠是在他們的一邊。例如買汽車保險的人都知道﹐一旦要 claim compensation 的話﹐保險公司就立即加你保金。除非你永遠不再駕車﹐羊毛始終出在羊身上。

退休基金也如是。香港的強積金正是個好例子。不論輸贏﹐賺的都是基金管理層。何況這個安排已經剝奪了我們的自主權﹐強積金是不容許我們買實金的。早前就有段新聞﹐一個位於比利時或荷蘭(不太記得了)的玻璃業職工會的退休基金買了些實金﹐竟然被政府命令要全部立刻賣掉﹐原因是話黃金價格太波動﹐不適宜退休基金 !!!

股票市場亦是政府和各大財團吸納人民血汗錢的一大賭場。各官方和商業媒體和教育機構不斷的向人民灌輸誤導的概念,說服他們,令他們誤以為買了股票就成為公司的“股東”,公司老闆之一,就可以分享公司的營利。但事實是否如此﹖千千萬萬的小股東只不過一盤散沙,唯一的作用就是向大財團貢獻廉價資金。贏了錢的話,小股東可以分一點點,輸了的話,反正都是小股東的,也不用退還,不像向銀行貸款一樣。如果輸了的錢是屬於銀行的話,公司就要破產。輸了公家的錢沒關係,反正每天都有新一代的鴨子被引進這個天仙局。

不單如此,小股東其實是不知不覺地損害了自己,因為他們不在意地助長和強化了這些大機構,令它們更能夠壟斷整個市場,消滅較小型的對手。到了它們獨霸一切的時候,人民(小股東)就再沒有任何選擇,只好乖乖的任由這些大財團剝削。請大家環顧四週吧。香港之所以有今日貧富懸殊的情況,就是我們在過去的日子,助長了這些吸血僵屍,養虎為患的後果。

被政府強逼的就無話可說﹐但是自願的就令人摸不著頭腦了。所謂便宜莫貪﹐但偏偏就是大家都踴躍地向賭場貢獻。為甚麼自己的錢要交給陌生人來替你保管和投資呢﹖很難明白為何有這麼愚蠢的行為。可能是覺得太忙了﹐沒有時間去把自己的財富管理好﹐又或者對自己的分析能力沒有信心。如果這樣的話﹐財富被人騙了就不要怨。做雷曼苦主也是甘願的。

“成長在籠裡的動物往往不願意離開他已習慣了的環境。”
“Those born in a cage yearn for the cage”

明天結論….

Fateandthefuture

2011年9月9日 星期五

計計數!

多謝見習平衡者意見!要知由1971年至今,是樓房或是黃金可抗通賬?不是說了算,最緊要計計數。就以以下美孚新村居民的回顧為例:

http://www.welovehkasso.com/welovehkhist/thesis/2009/2009-2-4.pdf

作者於1971年以10萬港幣買入一個美孚新村600呎單位,直至今天,以最近美孚新村每呎$5500計,即是600x5500,單位經過40年後,約值$3300000元。

又看看同時期投資黃金如何?1971年的金價約每安士38美元,當年港元對美元匯價是1對5.6,即是每安士213元港幣。10萬元可買469安士黃金。以上周五恆生銀行金價計,每安士實金是$15180,即是經過40年,469安士x15180,變成$7119420港元,黃金大勝一倍。

那種資產升值較多,清楚可見!當然這不能一概而論,因為買樓後可出租,有租金收入,40年的租金亦應相當可觀。不過同時亦有維修、差響等支出,要詳細計算非常困難,而且房屋的升值能力很視乎地點位置,舉一個例子並不恰當。不過,從以上美孚新村為例,最多只可以說,黃金與房屋同時可抗通賬,亦未致於能得出一個結論,房屋比黃金更能抗通賬!

國家富強不一定是人民的福祉(一)

星期三﹐八月31日﹐在AM730 看到施永青先生的社論﹐裡面提及利比亞的前途。

施先生慨嘆認為該國的後卡達菲政局會非常混亂﹐群龍無首﹐沒有任何有效的中央政權。他預測後卡達菲的利比亞會淪為第二個索馬里﹐成為另一個無皇管的所謂失敗國家(failed state)。

我對“失敗國家”這一詞有點質疑。沒有強大中央政權的國家不就是失敗的國家。反之﹐一個有極大中央權力的國家不一定可以讓人民有效地發揮創意和創業。相反﹐一個不受強大中央政權管治的國家極有可能是一個成功的國家。其人民﹐又富裕﹐又有自由﹐又得自主。瑞士就是個好例子。因為地勢崎嶇﹐瑞士歷來都是個四分五裂的國家﹐地方意識和勢力都很強﹐很多事情都不容中央政府插手。但瑞士卻是個極穩定﹐和貧富差距不太大的國家。

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是另一個例子。中國的文明在當時發揮得最燦爛﹐真真正正的百花齊放。當時出現了孔子﹐老子﹐諸子百家﹐是中國文明的溫床。到中國有了強大的中央權力之後﹐思想的進步就停頓了。

其實中國之所以落後於西方﹐全因為中國太早出現了強大的中央權力。反觀西方﹐他們自從羅馬帝國滅亡之後﹐就長期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雖然諸侯之間經常有衝突﹐但因為權力均衡和分散﹐所以留下一個自由的空間﹐給從商的﹐從事思想和文化活動的﹐從事創作的﹐得以發揮所長。社會的財富亦不被龐大的政府騎劫。

西方文明和文化之優秀亦要感謝古希臘﹐尤其是當時的雅典。希臘其實與瑞士很相近﹐兩者都是受制於地形之崎嶇。因此希臘亦是四分五裂的一個政體﹐地方勢力和色彩很濃厚。這個環境正好培育出高度的民主﹐自由﹐自主的精神﹐亦成為了西方的傳統價值。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美國。它之能成為今天的強國亦有賴它建國的時候﹐處於四分五裂的環境。它的立國憲法就是強調要保衛個人自由﹐社區自由﹐地方自由﹐防止中央勢力過大。當然今天的美國﹐在自由和人權方面﹐已今非昔比﹐因為兩次大戰﹐和所謂的反蘇聯﹐及今天的反恐戰爭﹐都被中央政權利用作為擴大其勢力範圍。

至於施老闆認為索馬里這樣的一個“failed state”危害著世界海洋的運輸﹐這也是見人見智﹐值得商榷的。對索馬里來說﹐這反而是件好事﹐因為它的青年人有所出路﹐不會像今天很多所謂“成功國家" 的青少年一樣﹐失業﹐失意﹐無所事事﹐沒有希望和沒有前途。相反﹐索馬里的年青人過著同撈同煲﹐刺激冒險的生活﹐各自創業。雖然幹的都是海盜的大業﹐但是這個又有甚麼問題呢﹖

各大所謂成功的國家又不是到處搶掠資源嗎﹖拉丁美洲,非洲,亞洲﹐各地的農民和一般人民不是都被這些強大而富裕的國家的紙上和電子流動資金趕盡殺絕嗎﹖大家還記得2007年韓農到香港示威抗議世界經濟一體化嗎﹖

香港的資源亦不是被這些資金搶奪嗎﹖一般香港小市民的生活不是被這些資金弄到氣也透不過嗎﹖香港的小商戶不是被這些資金弄到難以支持嗎﹖這通通都不是強大富裕國家的資金弄至的嗎﹖那又和海盜行為有甚麼不同呢﹖不也是一樣去搶嗎﹖為何官府 (強大而富裕的國家) 就可以放火,而百姓沒有點燈 (以牙還牙反擊) 的權利呢﹖索馬里的青年人只不過勤奮地向各大富裕國家學習而已。

不要忘記﹐伊麗莎白一世的英國也是這樣起家的。當時的英國海盜是國家的一大資產。政府鼓勵他們出海到處截劫其他國家的商船﹐奪到的賊贓與政府瓜分。當時的法國人﹐荷蘭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都視英國為海盜之國﹗

施老闆還奉勸我們不要受茉莉花革命的理想和精神引誘﹐要以利比亞和索馬里為鑒﹐因為“沒有國家的統一﹐個人亦難有理想的追求空間”。但是﹐回顧歷史﹐就發現因果的次序是先有自由的空間﹐才然後誕生統一的富強國家。反之﹐國家一旦強大了﹐中央勢力就自然集中﹐不需多久的時日﹐自由空間就會相對慢慢縮小﹗歷史也證明了這個事實。如果強大的國家的先決條件﹐就是要我們首先接受一個類似大監獄的警察國家﹐我寧可不要強大的國家了。

“那裡的政府害怕人民﹐那裡就有自由。那裡的人民害怕政府﹐那裡就沒有自由”。這話出自Thomas Jefferson﹐美國第三任總統﹐亦是撰寫獨立宣言的主角。

明天繼續…

Fateandthefuture

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不勞而獲

這麼多書,不是我的,是168糟老頭兄所有,全是有關末日論、2021瑪雅曆法......之類的書,大家應十分慶幸,包括我自已,講真,人家看了那麼多書,再將其簡述,道出重點及心得,說給你知,天下間那有甚麼好得過「不勞而獲」?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原來是真的!糟老兄,小弟這次就不問自取,將原文貼在本Blog,如我兄不悅,小弟可隨時將此文Delete!其實小弟一直對這方面有興趣,但時間問題,一直不能涉獵,亦一直不信此等末日論,我相信我兄之心得已能將這一大堆終日吵吵鬧鬧的言論作一總結,原文如下:


----------------------------------------------------------------
在下對這些西方玄學也曾著迷,略為涉獵過點皮毛,Dec 2012, 依據 Mayan Long Count,只是表示一個世代的終結。終結時會有大災難?或是天上降下天使帶領我們去天堂?或者只不過好似我們中國曆法中的一年24節氣,60年一甲子etc 若無其事週而復始?Mayan Prophecy 亦無明示會有大災難出現。I wouldn't lose a minute's sleep over it。

我有時想,如果有日糟老頭 去柯尿時,突然有個 asteroid 打落地球,一係老頭即刻vaporize左,此後歸於無有,又或者地球地軸劇轉,「天柱折,地維缺」, 香港半分鐘內急凍變了將來地球的北極,又再過多幾百萬年,將來的考古學家可能會為北極萬載玄冰之下一條雪條的奇異姿態而爭論不已。

各國政府搞這些準備迎接大災難的建設,看來是為了應付常恆出現的天災 ( earthquakes / tsunamis / hurricanes / floods / forest fires ,,, the whole lot) 和人禍 ( 騷動 / 戰爭 )。冷戰雖然過去,但早已回來。所以在下同意,每個人都應該有憂患意識。

Semper paratus!

在下對Corn Circles(英國麥田圈)持開放態度,雖然早前有人走出來自認是 corn circle 始作俑者,但部份corn circle的規模和精密性,非一夜之間神不知鬼不覺可以完成。

以重量計,世間比黃金昂貴的東西多的是(古董郵票/名畫/巨鑽),但為何所有金甲蟲的討論,都會成為眾矢之的,引出莫名的仇恨?你又會不會見到街邊細路玩波子而勃然大怒?

原因除了飯碗酋關之外,主要有一個:他們心底有個恐懼,而他們心底知道你其實是對的。

All truth passes through three stages. First, it is ridiculed. Second, it is violently opposed. Third, it is accepted as being self-evident(車!好明顯啦!我一早都係咁講啦!)--- Arthur Schopenhauer

糟老頭


-----------------------------------------------------------------


糟老頭說得很對!只要你延續不斷買金,很多人會飯碗不保,因為金價延續上升,其他市場會Shift過來,另外,更會引致金息互逐的現象,令一切以債務為基的資產出現大幅跌價,待小弟寫完金息互逐再分享!

2011年9月6日 星期二

遠古貨幣痕跡


謝SP兄的提醒!黃金的「首飾用途」與「投資用途」看似是兩種不同範疇的東西,但其實細心想,會發現兩者可合二為一,投資用途可等同首飾用途,首飾用途亦可等同投資用途。


此話何解?這要從黃金的物理性談起,問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一對龍鳳手鐲跟一條投資用的金條或金幣有甚麼分別?答案是沒有!除了形態上不同,熔了後,龍鳳手鐲可變成金條或金幣,同樣,金條及金幣亦可熔掉鑄造成龍鳳手鐲。

其他非金屬類首飾又如何?鑽石、玉器、水晶等首飾,可以如此還原嗎?不能!其次是每一件之間的品質都存在差異,亦即是物理性不夠均一,計算價值時非常困難,亦即是香港人說的「海鮮價」。所以投資性質的鑽石、玉器、水晶市場與首飾市場是截然分開的,兩者並不互通!我們普通在首飾店買到的鑽石、玉石,大多數一經購買,價值就會失去一半以上,若要放手,完全沒有一個全球公開的價格可以參考。

黃金就沒有這個問題!因為物理均一,可還原成最基本的原材料!世界上,除了歐美年輕人外,兩個最愛金飾民族──印度人、中國人,婚嫁時購買的金飾很少真的用來配戴,而是用於儲存。儲存甚麼?那就是儲存黃金的貨幣性!


其實最初人類配戴金飾,亦是由其貨幣性開始,上圖是奧地利Kunsthistorisches博物館儲存的羅馬金鏈,金鏈上鑲滿了羅馬時期的金幣,當時的羅馬人甚至用金幣做耳環,在一些金幣上的人物還會用金幣做頭飾。作用是甚麼?炫耀財富!


這種情況今天仍然存在,例如恆生銀行亦有售14k的財神金牌框,可以將金牌鑲在框上配戴,外國亦有類似的框賣,可鑲各種金幣,如果大家買一個金幣來戴,那應被視為投資還是首飾?同樣,亦有人買金飾作為投資,例如立法會議員梁美芬,雖有高昂手工費,但卻有更高觀賞價值。這些金飾可隨時按市價出售。


其實,紙幣亦一樣可作製飾,例如巴布亞新磯內工的騁金旗(上圖紅圈),最早期土人嫁娶時,會將用作貨幣的貝殼掛在枝架上巡遊,後來紙幣取代貝殼,土人就將紙幣照樣貼在枝架上遊街,之後錢都不會用,多數掛在家中裝飾。這種情況下,紙幣又是否要分裝飾用途或投資用途?當然我們不會這樣分,但從這個例子,就可以知道黃金的首飾及投資用途是如何難分辨!


黃金呀!黃金呀!為何你是如此令人費解?連要做一個統計,計算首飾用途還是投資用途佔多數都那麼困難?一切皆因貨幣性而起!

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供求定律?





多謝見習兄的寶貴意見!由於有圖要貼,故小弟開新篇回應。上圖是美國貴金屬顧問公司CMP集團根據世界黃金協會資料而統計,1977年至2009年全球黃金需求的數據。

其中有所謂的首飾需求。首飾需求又分發展中國家及已發展國家,從上圖可見,已發展國家的需求32年來變化都不太大。發展中國家則較大,其中1991年至1999年,需求尤其大,反而1977年至1991年則較少。

好了!將這個圖併落金價走勢圖!大鑊!1991年至1999年是黃金首飾需求的高峰期,但金價長期沉底!1977年至1980年,黃金首飾需求低迷,但金價卻在當年急升! 需求上升,不是應該價格上升嗎?需求下跌不是應該價格下跌嗎?

為何經濟學的供求定律不適用於黃金市場?非也!見習兄並沒有讀錯供求定律,而是黃金市場太復雜之故。很明顯,首飾需求並不是導致黃金價格升跌的成因,而是結果!黃金貴,較少人買來做首飾,黃金便宜則較多人買來做首飾。那又是甚麼原因引至黃金價格升跌?再而影響人們對金飾的需求?各位長期讀者應者想到甚麼原因!還望見習兄慢慢思考一下!

PS:當然,有時數據可能滯後,要需求出現一段時間,格價才上升,但觀乎上圖,首飾需求由1991至1999連續十年上升,價格十年內都沒有反映出來,滯後十年,合理嗎?

黃金與首飾脫勾了

有段新聞﹐話因為黃金價錢太貴了﹐超越一般美國消費者的購買力。
http://money.cnn.com/2011/09/01/news/economy/wedding_ring_prices/
因此很多美國首飾商都採用了其它較便宜的金屬﹐例如 Tungsten (鎢絲燈膽的原材料)﹐Titanium (鈦) ﹐或甚至不鏽鋼。這些新產品竟然大受歡迎﹐因為價錢實在便宜得多。黃金淡友肯定會利用這段新聞來打擊黃金好友的信心﹐說甚麼首飾業減少入貨了﹐黃金價格即將下滑了﹗

小弟則認為這段新聞有利於黃金。原因是這證明黃金擺脫了首飾業的捆綁﹐終於和首飾脫勾﹐因而踏進貨幣化道路的一大步。推銷紙上財富的商家﹐長時間的出盡辦法﹐去誤導一般人﹐令他們以為黃金只是用來製造首飾的原材料。但事實就是越來越多人開始對黃金另眼相看﹐價格升了還要買﹐因為黃金的抗貶值能力被受重視。這樣才產生黃金價格不斷上升﹐直在遠離一般消費者的購買能力。黃金不再是消費品而是最保值的貨幣。

當然由古至今﹐都有人把黃金製成首飾﹐但這絕對不是貶低黃金的價值。因為在傳統的社會﹐尤其是印度一帶﹐人們向來都視黃金為真正的財富。他們對銀行沒有信心﹐所以寧可把黃金放在家中。他們又想﹐既然黃金那麼漂亮﹐何不一石二鳥﹐把它製成首飾﹐讓家中的女士們佩戴在身上呢﹖這樣就有雙重的好處﹐既可以取悅女士們﹐亦可以安心﹐因為在傳統的社會﹐女性是不可侵犯的﹐所以把黃金放在女士身上是最安全不過的。況且銀行可以倒閉﹐但老婆走佬的機會就很微。所以在傳統社會﹐黃金首飾與黃金貨幣是沒有大的分別﹐而印度女士則被視為可走動的銀行(Walking Banks)﹗

傳統的金首飾是用純黃金造的。印度用的是22K金而遠東則用24K金。純度是相當高的。英美就不同。那邊的金飾純度教低﹐只有18K﹐或更低的14K。純金飾和K金首飾的分別很大﹐不單只是個純度的分別﹐而是本質的分別。很多人都不太懂得計算K金的純度。因此﹐買入的時候和賣出的時候﹐都不太留意金價和金的純度之間的關係。在這個情況下﹐英美人民就很容易忽略了黃金的貨幣性質﹐而把它當作裝飾品看待。

東方人和英美人民以上的心理分別﹐就使英美的人更容易被推銷紙財富的商家擺佈﹐助長把黃金商品化的大計。過去十年﹐黃金價格升了﹐英美金飾的金成份亦不斷下降﹐從14K降到12K﹐再降到10K﹐9K﹐甚至更低。情況之嚴重令一些首飾專家公開質疑今天英美的金飾是否還可以掛上“金”的稱號。所以今天西方索性棄金用 tungsten﹐和不鏽鋼來做首飾﹐這是不足為奇的。

所以今天黃金首飾變得太昂貴﹐其實是件好事。黃金一定要先擺脫他與首飾的關係﹐擺脫他的首飾原材料角色﹐才能從新回到原來的貨幣地位。對我們黃金大好友來說﹐這是個值得大事慶祝的日子。

英倫銀行的創始人﹐亦曾是英國政府的黃金供應商 Rothchild曾經這樣說過﹕“黃金就是貨幣﹔其餘的通通都是信貸”。
換言之﹐黃金不止是貨幣﹐不止是最佳的貨幣﹐他是惟一的貨幣﹗

Fateandthefuture

小丸子與新聞透視




今天下午看《小丸子》及《新聞透視》都提到黃金!卡通片都講金,是!小丸子與朋友聽聞某公園附近有金礦,就與朋友一起去掘礦,掘了很多金光閃閃的石頭回家,以為發了大財,誰知是有「愚人金」之稱的黃鐵礦(見上圖),最後失望萬分,哈哈.....

「新聞透視」講投資礦業股,哇!成本勁高!開採前單是找地質專家做地質評估,最低消費10萬美元,之後還要選定設廠位置,因為礦場很大,廠址會影響成本,單這兩項已去花去3年時間。最後還要考慮到礦物的含量,以黃金為例,一頓金礦石起碼要有10克以上黃金才能開採,否則不合成本效益,掘一克蝕一克。換言之,大家手上一個1安士金幣最少要掘3噸金礦石。黃金絕不是天跌下來,掘金絕對不容易!

說到掘金之難,小弟有兩則故事分享,同事中有位六十多歲的婆婆,最近這位婆婆講了個真人真事的故事給小弟聽,她有個朋友,八十年代初見金價高企,於是到秘魯買了個已開採的金礦,打算開採黃金,怎知開採不久就停產,幾十年過去,仍然未恢復生產,原來開採不久就發現含金量不足,維持不到成本,很明顯是誤墮陷阱了!結果一家人守著金礦,再於當地經營其他生意,黃金財夢落空。

ps:好的投資Blog愈來愈多,這個也不錯:http://xperialau.blogspot.com/

2011年9月3日 星期六

美元的國際儲備地位 VS. 中國之和平崛起 (二)

方春先生在他的文章再說﹐中美兩國今天處於一個兩者被捆綁在一起的局面﹐就像當年的美蘇一樣。雖然美蘇兩國擁有極大殺傷力的核子越洲導彈﹐但兩國都不能夠使用。原因就是這些武器的殺傷力實在太大了﹐任何一方使用這些武器都足以使相方一齊被毀滅﹐因此稱之為 MAD (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雖然兩國都是敵對的﹐亦擁有大殺傷力的武器﹐但MAD就確保了兩國之間的理性行為﹐穩定了局勢。今天確保中美之間的穩定關係不是核彈的MAD﹐而是銀彈的MAD。根據方春先生的見解﹐今天中國政府擁有巨大的美債﹐而美國又需要中國繼續買它的債﹐就是維持和平與平穩的最佳環境了。

事實是否如此呢﹖我不認為是。雖然中國政府不斷買入美國的債券﹐這亦只佔美國總國債的小部份。況且﹐今天美國政府發出的債券數量已經超出外國人可以吸納的了。美國國債是供過於求。正常應該令債息上升來吸引買家才是。奇怪的是﹐美債息不升而維持在低位﹐何解呢﹖大家先要問一問﹕聯儲局發了那麼多的電子鈔票﹐究竟到了那裡去﹖不用勞煩福爾摩斯都能猜得到。這些流動資金已用來私底下買入美國政府多發出的債卷﹐亦已用來買入美國股票期指作托市之用。

由於上述的理由﹐中國威脅罷買美債對美國來說是毫無殺傷力的。至於中國政府手上的大量美債又可以威脅美國嗎﹖中國政府可以大手拋出來破壞美國的金融螞﹖是不可能的。正如Jim Rickards所講﹐美國隨時可以凍結中國政府手上的美債。如果中國政府真的意圖採取任何對美國構成威脅的行動﹐除了凍結中國的資金﹐美國亦會不准中國產品輸入美國﹐還可以向它的盟友(歐共體﹐紐加澳日韓等) 施加壓力﹐同樣禁止中國產品入口﹐和禁止向中國輸出原材料。美國﹐以它海軍的力量﹐還可以禁止任何船隻使往中國﹐亦可攔截任何從中國開出的船隻。

可謂好的牌全都是在美國的手上。中國政府的美債不能發揮任何作用﹐而一旦與美國攤牌的話﹐中國政府的大部份資金都立刻被蒸發﹐中國為出口而設的工廠亦要關閉﹐中國數以千萬繼的流動人口亦即時失業﹐社會的動蕩亦一觸即發。方春先生說得對。中國政府不可不永遠購買美國的國債﹗但這不是忍辱負重的計謀﹐而是無可耐何地默忍。中美之間是沒有相方向MAD的全在的﹐只有單方向的Assured Destruction 而已。

但是﹐雖然看來穩固﹐中美之間這個微妙的關係有可能不能持久﹐因為正好這個時候出現了隻黑天鵝。上一次提到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向英美討回黃金儲備。這事件或許單獨觸發黃金危機﹐或許觸發其他的中央銀行和大戶取回存放在英美的黃金﹐從而間接引發一場黃金擠提 (run on gold) 。他們會爭先恐後從英美央行及黃金 ETF 取回實金。而眾所周知的是﹐LBMA 也好﹐COMEX 也好﹐Bullion Banks 也好﹐都是與一般銀行一樣﹐實行著 fractional banking。換句話說﹐帳面上有幾多﹐實際上只有一小部份。實貨只有帳面的十份一﹐甚至更少。

1929年發生的經濟大蕭條就是由銀行擠提(run on banks) 引致的。在今天的非金本位貨幣體制之下﹐銀行擠提是不可能發生的﹐就算發生都很容易受控。可是﹐黃金擠提則絕對是另一回事。應付銀行擠提﹐政府可以調動各銀行的鈔票﹐甚至印足夠數量的來滿足提款者。例如兩年多前在香港曾經發生過小型的銀行擠提。當時東亞銀行的客戶﹐因為有某些謠言﹐大量取出存款。但取了出來的錢始終都是再放進銀行體制﹐只是由A銀行的錢轉到B﹐C﹐D﹐E 等銀行而已﹐勞煩偕款車多走幾轉是也。

黃金擠提就麻煩了。COMEX 和 LBMA 大可以印發金收據(琵琶膏)﹐但不能無中生有﹐拿實金出來。到時候﹐為了挽救這些 bullion banks﹐美國政府就只好把黃金之窗關閉起來﹐同時凍結和沒收所有存放在 ETF 和英美國土的黃金了﹗

沒有人能百份百預知黑天鵝會從那裡出現。以上只是一個可能發生的事情。但無論如何﹐今天的全球貨幣和金融體制都是脆弱不堪﹐跟土瓜環的危樓沒有分別﹐牽一髮而動全身﹐隨時垮塌。站在危樓之下﹐要博到盡﹐要等到最後一刻才離開﹐這就等於玩俄國輪盤﹐太危險了。

如果黃金擠提發生的話﹐作最壞的假設﹐就連放在一般銀行保管箱的金也有被沒收的可能。1933年在美國就是這樣發生了。任何政府和當權者﹐最後的底線就是維護自己的利益和確保自己的存在。眼見固有的財路(抽稅和發鈔)都被截斷了﹐政府就只好就地取財﹐干脆把垂手可取的黃金據為己有。所以大家要作最壞的打算﹐ETF的金會是凍過水﹐金礦的金亦會是政府的獵物。

家中藏起來的財富較為安全。除非像毛澤東發動紅衛兵一樣﹐政府能發動其抓牙﹐逐家逐戶搜括﹐否則家中的財富應該可以保存。況且﹐2004年開始﹐玄空風水的三元九運已經進入了第八個運﹐而2010年末﹐八運更進入了 “艮” 卦的第三爻。同時﹐按照瑪雅人的曆法﹐今年10月28日﹐第九層的意識進化 (亦都是最後一層)已到了終結。相信在這個情況下﹐沒有任何政府再有那麼大的本領了﹗

還有車公年初的籤文﹕ “威人威威不是威”﹐“鉞能罰惡明天憲,善者禎祥惡災殃,公道但存方寸地,那有驟雨列風霜”。車公的籤文可簡單解讀為強權不能再橫行無忌。對於天象有興趣的朋友﹐亦可以看敝Blog 的“2010年8月7日出現的星象”一文。

請參考敝Blog的以下幾篇﹕
“Dr. Calleman - 瑪雅曆法的宇宙和文明進化時間表”
http://fateandthefuture.blogspot.com/search/label/%E9%A0%90%E8%A8%80%20Prophecies
“八運艮為山﹐有安止之意”
http://fateandthefuture.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5242.html
“為何入了八運七運的象徵還大行其道呢﹖”
http://fateandthefuture.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5149.html
“大十字的深遠含意和影響”
http://fateandthefuture.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07.html

Fateandthefuture

2011年9月2日 星期五

再入貨





手上還有錢,今日再入貨,但事忙,趕不及去恆生及中銀,放工經過灣仔,再去大洋買熊貓,去到已經七點。買入價:$14991/安士。不經不覺,這個月已花了近13.5萬元入貨!這些錢若買股,應可推動恆指上升0.000001點!(笑)

大洋有點變態,2009年熊貓銀幣竟然賣$750/安士!但回收價又跟2011年的一樣,我才不會買!

今日入貨




可愛熊貓!今日剛巧路過灣仔及中環,有些餘錢,再入貨!熊貓金幣,本來想去中環永安買,但致電後方知沒貨,已經不是第一次,不知是否自已倒楣,幾次想買個熊貓金幣,都碰上沒貨,最後去了大洋買,有貨!牌價跟足中銀,買時$14740/每安士。

同日又買了個鴻運,去到中環恆生,嚇死!沒人排隊,是一個人也沒有,很靜!不知何事?立即去櫃台買,櫃台員說沒貨,甚麼也沒有!難怪沒一個人排隊!於是我再問,真的一個也沒有?櫃台員反問我要多少?我說要三個!她說沒有,只得一個!原來不是沒有,我懷疑是留貨不賣,於是一個也照樣買了,入貨價$14770/安士。

2011年9月1日 星期四

美元的國際儲備地位 VS. 中國之和平崛起 (一)

星期一 (八月29日) 的AM730上看到一位署名方春寫的專欄文章﹕“中國為何還要買美債﹖”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70932
裡面提到美副總統拜登向最大的債主中國保證美國不會不償還債務的。文章還引述前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的話﹐說中國不要擔心美國沒有錢還﹐因為美國有印鈔機﹐要幾多可以印幾多。這段話顯然是靠激的﹗給了你一巴掌﹐還說你真傻﹗真是 adding insult to injury吧。

方春先生也懂得這一點。但他認為中國可以暫時忍受此辱﹐來換取多些時間﹐讓中國有足夠的時間強起來﹐“和平崛起”﹐所以要忍辱﹐否則小不忍則亂大謀。中國政府也經常公開宣言﹐說中國四五十年內也沒有條件挑戰美國。所以方春先生認為雖然表面上﹐中國繼續買美債好似笨了一些﹐但如果這筆巨款可以買來時間的話﹐那麼錢是用得其所的。因此我們亦可以安心﹐相信美元的國際地位還可以維持一段頗長的日子。

但是﹐美國這個老帝國(今天的美國其實只是英帝國的延續)會不會給中國政府二三十年的時間來慢慢取代它呢﹖其實你說得四五十年﹐就極有可能真正需要的時間是一二十年。除非美國老是傻的﹐我相信他們心底知道五年的時間已經太長了﹗

相信中國“和平崛起”的人都一定相信聖誕老人是存在的﹗在迪斯尼制作的兒童卡通電影上或許找到類似的烏托邦吧﹗在人類數千萬年的歷史就從來未出現過。不用到遠古去尋。公元前264至146年﹐就見證了一場羅馬與迦太基 (Carthage) 之間的爭霸戰。當時羅馬還是小小的共和國﹐而迦太基則是當時的地中海之霸。

打了很久都不分勝負﹐迦太基終於向羅馬提出不如和平共處好了﹐反正世界那麼大﹐兩家分也無妨。但是羅馬卻一口拒絕。當時羅馬有位元老級的參議員﹐他每次在議會論政後都以這話收場﹕“講開又講﹐我認為我們一定要把迦太基消滅才是”。當時的羅馬已經筋疲力盡。但最後羅馬還成功把迦太基鏟平﹐其人民全被當奴隸賣掉﹐又把迦太基的週邊撒了鹽﹐讓泥土永遠不能再養活生命。大家不可不知的是﹐英美的政治文化傳統﹐政治思維和架構﹐與及統治階層的價值觀﹐都是承繼了羅馬共和國的精神。他們絕不會放生任何一個挑戰者的。日本就是領教過了﹗所以美國給中國和平崛起的可能性是零。

更現代的例子也有。1939年8月﹐希特勒為了鞏固大後方﹐與斯大林簽署了和平共存條約。但是不足兩年後 (1941年6月) 納粹德國就突然出動四百五十萬大軍﹐企圖消滅斯大林的俄國。今天的中美關係就和當時納粹德國和斯大林的情況一樣﹐相方都是同床二夢。但是﹐同床二夢不可能持久。和平共存的日子很短的。不要以為還有限長的日子來作準備。

其實﹐8月19日﹐Youtube 有人上載了一段CNBC訪問短片。被訪者之一是 Jim Rickards。他在華府和華爾街有相當影響力的。他曾參與拯救美國使館在伊朗的人質的策劃。他又曾經擔任LTCM基金 (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 的顧問。當LTCM爆煲時﹐他穿梭聯儲局和各大投資銀行﹐成功化解危機﹐避免了西方金融體制的崩潰。LTCM 事件是 Bear Sterns 和 Lehman Brothers 的前導。他亦經常向美國士兵演講。可見他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

以下是他在訪問中所說的部份內容﹕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iv9RouoM6M

中國政府是逃不出我們的掌心的 (We own the Chinese)。總統只需要打個電話就可以把他們的資金全部凍結…. 到貨幣崩潰的那一天﹐誰擁有最多金﹐就可以操縱一切。中國的金儲備是微不足道的。歐洲擁有10,000噸金﹐比我們的8,000噸為多。但是﹐他們大部份的金都是放在我們這裡。到時候我們可以把它全部沒收。德國政府大可以向我們討回存放在這裡的金。但我們只需要給它一張單據便可以了。

訪問的日子大概應該是八月中旬。而巧合地﹐八月十七日﹐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就向英美央行討回黃金﹗大家還記得1970-71年法國總統戴高樂﹐也曾向美國討回黃金。後果就是逼使美國單方面脫離金本位﹐不再以US$35向債主國交回黃金。這是繼1933年向美國國民關上黃金之窗 (Gold Window) 後﹐第一次在國際上關上黃金之窗。查韋斯的行動極有可能逼使美國再次關上黃金之窗。對上兩次﹐金窗雖然被關﹐但還留下小小的裂縫 (市場浮動價格)。今次再關閉黃金之窗必然會是100%的封實﹐即是說﹐以任何價錢都買不到。

很多人嫌金太貴不買。買的人﹐又有很多只懂得炒“琵琶膏”﹐或為了方便的理由﹐買紙黃金和黃金基金。沒有甚麼話可說了﹗

下回繼續.…

Fateandthefuture

黃金冷知識:幻彩女神





中銀的牌價中有一種叫「幻彩女神」的金塊,分10克及5克,究竟是甚麼?其實是由瑞士一間叫PAMP公司製造的金塊。公司成立於1977年,大陸叫作「龐博」。瑞士人一向以喜好黃金著稱,是全球最後脫離金本位國家,冶煉技術世界首屈一指。瑞士人高超製鐘錶技術世界有名,製造金屬出色不難想像!

PAMP是一間著名的金屬公司,生產的金條獲得全球主要商品交易所承認,可作交割黃金,包括中國上海商品交易所,PAMP的產品製作精美,幻彩女神金塊是其中一種,每塊金塊刻有編碼,更以高純度見稱,世界上認受性非常高,很多人搶購,所以有溢價!

近年,他們更與JP摩奸合作,合組了兩間公司,Gold Avenue及Anglo Gold,擴大生產黃金業務,部份JPM金銀產品亦由他們製造。(題外話,沽得最勁的人,往往最牛,一方面大做黃金衍生品生意,一方面就涉足實金生產。)

在電影《The Italian Job》(上影片),主角偷的金條可能是模仿PAMP生產的幻彩女神金條!(有錯指正),大家有時間可租這套戲來看,保證精彩!導演資料搜集很細心,不會像TVB,古裝劇中主角拿黃金去買東西,幾百兩,竟可用一隻手拿起!不過,中銀稱幻彩女神其實不太合適,正確叫法是命運女神,因為金塊上圖案是掌管命運的羅馬女神「Lady Fortuna」。所以中銀英文牌價中稱這種金塊為LF Gold。

想買這幻彩女神?很難!幾年來小弟問過無數次,從未有一次有貨!後來連問也懶得問了,反正一定沒有!講明世界搶手,有貨就是奇蹟!在外國,尤其是歐洲,機會或會大一點,但香港應該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