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8日 星期二

第一個被攻陷的西方國家:伊朗







1979年4月至10月的半年內,金價從240升到430美元,升幅近1倍,是金價自1971年脫離金本位後,最強勁升幅的半年。

金價上升,反映世人對美元信心的下跌,亦反映對美國的信心下跌,1979年4月究竟發生了甚麼事,導致這種信心危機,將金價推到新高?

那一年4月1日,伊朗伊斯蘭共和國(Islamic Republic of Iran)正式成立,推翻了巴列維王朝(Pahlavi Kingdom)統治。伊朗,成為近代歷史上第一個被伊斯蘭原教旨主義(Islamic Fundamentalism)攻陷的「西方國家」。歐美陣形其中一國被攻陷,世人對美元的信心又焉能不下跌?

伊朗是「西方國家」?搞錯了嗎?今日的伊朗有那一處似歐美西方國家?伊朗與西方國家不是一直勢成水火嗎?那只是1979年後的事,1979年以前,伊朗可是徹頭徹尾的西方陣形。

伊朗,古稱波斯(Persia),直至1935年,巴列維王朝才易名Iran(伊朗),名字由Aryan演變而來,Aryan(雅利安)曾部份歐洲人視為最高尚的白色人種,如納粹德國。伊朗更改國名,就是要與中東阿拉伯回教世界劃清界線。

事實上,伊朗人從不自視為阿拉伯人,而是波斯人(Persian)。近年,美國研究機構對波斯人進行DNA測試,結果北歐基因最高比重,達20%,西歐基因亦有7.5%。(詳情參考:http://bbs.tiexue.net/post_3315030_1.html),今天許多伊朗人其實是混種,或是阿拉伯移民後代。巴列維王室屬波斯與土耳其混血種族,外貌近似歐洲人。所以荷李活找《斷背山》男主角Jake Gyllenhaal主演《波斯王子》亦合情合理。

伊朗歷史亦與西方歷史密不可分,開國王帝居魯士大帝(Cyrus the Great)2500年前創立的Achaemenid王朝,被歷史學家視為西方歷史上第一個帝國(又稱波斯第一帝國),居魯士大帝的統治權術影響了希臘、羅馬政治,其中羅馬行省制度就是源自波斯帝國。

居魯士大帝征服巴比倫、北非等地後,宣佈解放奴隸,頒發人權宣言──居魯士圓柱(Cyrus Cylinder)(現存於大英博物館),明確規定帝國內人民的基本人權,1971年被聯合國確認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份人權宣言。居魯士大帝的統治普遍受到歐洲人的肯定,就算後來波斯帝國被希臘所滅,征服者亞歷山大大帝亦親自到居魯士王陵參拜。

波斯有過輝煌歷史,亦曾被外族統治,包括希臘人、羅馬人、蒙古人、土耳其人,直至二十世紀初,統治權再次回到波斯人手上。1925年,Reza Khan Pahlavi將軍在英國人支持下發動政變,推翻前朝,建立巴列維王朝(Pahlavi Dynasty)。

無論在政治、經濟、社會,伊朗都曾是一個西方國家,巴列維王室與歐洲王室交往頻繁,禮儀、排場,完全是歐洲王室規格,第二任繼承人Shah Pahlavi更推行全面西化,打擊回教勢力,沒收清真寺土地分給農民,甚至比今日法國總統隆爾科齊早半世紀,禁止婦女公眾場合穿著回教服飾。1963年更推行《選舉法》,實施民主選舉,引入歐美投資,設立最低工資,為了消除傳統勢力對新政阻撓,舉行全國公投,獲得90%人民支持。

1963至1972年,伊朗的GPD曾以11.5%增長,受到歐美國家的肯定,為了抗衡蘇聯,軍事上更受美國資助,擁有中東裝備最精良的軍隊,今日伊朗的軍事力量很多都是源自昔日美國技術。

1971年,巴列維王朝舉行伊朗立國2500年紀念,舉國齊歡,在居魯士王陵舉行盛大慶典及閱兵,國王率領一眾伊朗王室,還有高貴大方的皇后Farah,歡迎歐美王公貴族、政治領袖。英國皇室、美國總統通通有出席。誰會想到,這樣一個國度,八年後被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革命淹沒!

關鍵就在權力制衝未盡完善,貪污嚴重,財富迅速落到一班皇親國戚、官僚、大商家、銀行家手上,根據《文明衝突的背後》,全國80%財富被1%的人控制,他們被稱為「伊朗二千家」。1963年至1972年城市人均收入平均升6.1%,農村卻只得0.03%,1974年,全國有73%工人收入低於法定最低工資,城市的失業率高達10%以上。

伊朗被分裂成兩個世界,城市的中產階級、有錢人、富豪,過著奢侈的西化生活,迷李裙、選美會、電影院、的士高.....首都德克蘭就像西方任何的時尚都市,王室更是奢華,國王用1億美元訂製私人專機上的金馬桶,王后的房間牆上全是金箔,立國2500年慶典上,佳餚、香檳都從法國空運過來,居魯士王陵旁邊建起了六十五座巨大帳篷作派對場所。今天一切俱往矣!

過著西方人一樣生活的伊朗王公貴族、中產階層,完全漠視興起於二十世紀初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已經殺到眼前,在貧苦大眾間廣泛傳播。(關於原教旨主義的影響力,將來再撰文詳論),上層統治者以為靠著美國軍事的強大支持,可以維持統治,更將鼓吹「受剝削者必須起而造反」的伊斯蘭原教旨學者霍梅尼(Khomeini)驅逐出境,流亡國外。

從1972年至1978伊斯蘭革命前,伊朗軍費支出增長6倍,從美國購買的武器從10億增加到95億,伊朗政府每年有60%財政收入來自美國援助。

1978年1月7日,伊朗有媒體撰文批評霍梅尼,引起神學院學生上街示威,最終演變成鎮壓,許多學生死傷,依據伊斯蘭傳統,死後40日悼念,於是悼念又演成示威,又再鎮壓,又再悼念……1979年2月空軍學校學生叛變,大批城市窮人衝入政府軍械庫,搶奪武器造反,在歐美軍力支持下,號稱世界第五大軍事大國的伊朗巴列維王朝只支持了三天就土崩瓦解,原教旨主義者奪取政權,巴列維王室流亡美國。二百萬伊朗人在機場歡迎霍梅尼回國。歐美世界從始失去一個重要盟友。

今天,我們只能從零星的片段回顧以往「西化」的伊朗。歷史與政局的演變並不是簡單對比武器的強弱,更多是在人們不為意的細節上推動歷史前進,如果1979年伊朗是第一個被原教旨主義攻陷的西方國家,那第二個則要數阿富汗塔利班1995推翻親蘇政權,Who is the next?

影片解說:

上:1979年前的伊朗城市生活
中:簡述居魯士大帝生平
下:1971年伊朗立國2500年慶典

2012年2月27日 星期一

恭賀旺旺開blog

旺旺甲蟲開Blog

有時間去睇睇:

http://chanahwong.blogspot.com/

2012年2月22日 星期三

70's Gold Fever / 兵荒馬亂




70年代Gold Fever中,金價有70%升幅發生在1979-1980年初,很多人不明所以,或以利率、通賬等經濟因素去解釋,其實政治佔了很重要地位,印證了馬田大師的經濟信心模式理論。

環顧這一年多時間,國際局勢可用「風起雲湧」或「兵荒馬亂」來形容,從上兩圖可見,1979年4月頭,伊朗發生了伊斯蘭革命,推翻了親美的巴列維王朝,之後金價就扶搖直上,半年後,差不多升了1倍,10月稍為回落,但踏入11月又發生了伊朗人質危機,世人對美國的信心持續下滑,許多美國人對政府失去信心,拋售美元,買入黃金,上一章都有提及,南非的富格林金幣有一半給美國人買去。(關於伊斯蘭革命及人質危機,稍後將撰文介紹。)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伊朗人質危還未解除,年尾聖誕一過,12月27日,蘇聯大軍就攻入阿富汗,推翻不肯親蘇的政權。歐美國家眼白白看著蘇聯軍事行動,完全無能為力,面對軍事力量強勁的蘇聯,美國可沒有90年代揮軍伊拉克的豪氣。世人對美國及美元信心大幅下滑,結果,1979年一過,踏入1980年,金價就像脫彊野馬般狂升,半個月內,從$540左右狂升到$850,嚇死人!



危機下,何解資金會湧入金市?1979年12月10日《華僑日報》就報導了當中原因,原來有大批資金由東南亞湧入香港金市,資金主要來自華僑,他們害怕當地的回教勢力像伊朗什葉派一樣拿起武器搞伊斯蘭革命,歐美將無能為力阻止,所以將資金調到香港,投入金市避險。



蘇聯入侵阿富汗後,形勢更緊張,許多人認為蘇聯不會就此罷休,1980年1月17日,《華僑日報》就引述了美國國防部長的話,說蘇聯有機會乘勝追擊,攻入伊朗及巴基斯坦。 其後更有傳言蘇聯會攻入印度,人心茫茫。



1980年1月18日《華僑日報》就有另一則新聞報導了當年危機會嚴重性,伊朗革命後,美國向伊朗經濟制裁,但日本沒有跟隨,伊朗警告若日本跟隨,就停止石油輸日本(想不到,過了30年,今天同樣的事仍在發生,而主角又是伊朗!),另一邊箱,原來親蘇的古巴在非洲多國有駐軍。美國警告,若蘇聯越過阿富汗邊境,就會開戰,全球陷入戰爭陰雲,金價飛升,美國就有人趁金價高企,排隊沽金,搞到金屬公司門外大排長龍。

今天的政治局勢跟當年比,還差一大截,當年蘇聯是核武大國,今天伊朗、北韓還在發展核武階段,且都是小國,而家係唔係Gold Fever?你話呢?

2012年2月17日 星期五

香港有幻彩女神賣




記唔記得小弟之前介紹過瑞士名牌PAMP出品幻彩女神Gold Bar?
http://gogoldjoe.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html

香港終於有得賣,今日小弟去左入貨,資料如下:

地址:九龍站上面ICC十二樓1203室
公司:LPM
網頁:http://www.lpm.hk/
電話:5187 1515

注意事項:
1/幻彩女神分5克/10克/1安士/10安士等不同大小,網頁只列出1安士售價,價錢以購買時現貨金價再加最多$50美元每件貨品,購買愈多愈多優惠,如我買3件就每件收$35美元,每安士計落比恆生買鴻運要便宜一點。
2/去之前一定一定一定......要預約,因為辨公室常常冇人,經理說的。
3/經理是外國人,叫Niel,但可要求講國語,佢會找第二個招呼,注意:冇廣東話人員。
4/無需入會或任何其他收費,網站說有回購。
5/Office頗簡陋,黃金只放木櫃內,不會check身份證。
6/上office頗麻煩,先要在icc樓下大堂登記,取pass搭lift上去12樓,再經接待處。

7/白銀產品,比kitco及中國銀行便宜,當每個銀楓葉,中銀$291,Kitco$298,此公司只賣$278,且根據白銀戰隊Charlie所買,全是有套銀幣(10個一排)。

2012年2月16日 星期四

休息一下



又政治又宗教,又善惡......發覺自已都有點亂!很多東西仍未搞清,要休息一下,欣賞一下藝術!日本歌舞妓《藤娘》,5分至6分一段模方女人醉酒,很美。 唔知有冇人現場睇過?
(表演者是個男人)


PS:宗教問題,個別網友可私下email與小弟談,免阻其他網友!

2012年2月14日 星期二

送給金甲蟲基督教徒



從買金到經濟,從經濟到政治,再到哲學、文化等,我最不想碰就是宗教,但畢竟已開了個頭,怎樣抗拒都要面對。

朋友中,有幾個是讀神學的,有個更是牧師,如你們有意見,不妨出聲(我知你們有看我Blog,只是不出聲,笑!)

我在168說:「西方人己不買基督教那一套,歷史上,很少有一個時期的人對自已的傳統有如此大的否定,文革是其一,近一百年的西方知識界亦一樣。詳細要看幾本重要著作,尼采《上帝之死》,羅素《我為甚麼不是基督徒》,殺傷力最大莫如《物質起源》,基督教基本上在歐美已近破產,倫敦許多教會都改成餐廳,讀神學的人少得可憐。」

某些字眼略嫌偏激,如「近破產」、「不買基督教那一套」,若用「不斷受質疑」會較恰當。眼前歐美信奉基督教仍然大有人在,只是不像中世紀的人那樣信服教會的權威,而近年在歐美,教徒人口增長亦明顯不及伊斯蘭教。

我這樣說,不代表我認為基督教不值得信。相反,我認為無論人世間的知識如何豐富,學術如何發展,科學如何進步,像168師兄們,個個學識淵博。有一些問題至今人類仍然觸碰不到,例如生老病死,例如「為何宇宙內甚麼都有,不是甚麼都沒有?」

多年前,哲學家李天命與牧師梁燕城曾在中大舉行過一種辯論會,題目大約是「神究竟存不存在?」(時間太久,有錯指正),由中大同學投票決定誰勝誰負,最後李天命勝出。

哲學家勝出,基督教就倒下嗎?我認為沒有,在李先生著中作,有人問他時間有沒有起源?李先生清楚用邏輯解釋:有起源!即是時間有個開始,否則就不會走到今天!正如如果你站在路邊,有個跑手在你面前跑過,你問跑手從那裡跑來?跑手答你「從無限遠跑來」,若是無限遠跑來,又如何跑到你面前?

好!時間有開始!那開始之前又是一種怎樣的狀態?李先生在書中亦說「不懂答」,已超越人類的思維。

所以,幾千年來,宗教能在人類社會屹立不搖,就是因為無論人類生活如何富足,世界如何太平,畢竟還要面對生老病死等難以解釋的問題,就算有一天有人發明長生不死藥,個個不用死,但細心地想,到時可能又有人想死,因為當你有無窮無盡的時間用,可能是另一種苦惱!我時常想,有甚麼方法令爛賭者戒賭呢?其中一種方法就是令他從此以後賭錢只贏不輸,贏到怕,贏到人人不願跟他賭,好賭只因會賭輸,如果逢賭必贏,那賭博就不好玩了。

人類的心靈有時就是如此奇怪,所以宗教永遠有力量。不過,宗教的發展不會一帆風順,回顧基督教過走幾千年的歷史就是一例。由以色列人創教(此點還有爭論),經過多翻轉拆,東西教會大分裂,尼西亞會議產生異端(當然異端認為他們是正統),猶太人被巴比倫征服,被埃及人所俘,被羅馬人迫害,在基督教成長的過程中所面對的不單是政治與經濟的迫害,還包括其他學術、宗教的挑戰,甚至是內部教義的分歧。

整個發展的過程,亦是基督教不斷成長,豐富自身內涵的過程,產生了許多神學家,協助人類去理解這個宗教。每一個基督徒當然是認為這個教說的是真理才會相信,當然是認為基督教義是真理、道路、生命,只要他們能從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所,任何人都沒有道理要他們放棄自已所信。

不過,每一個基督徒都得承認,在基督教成長過程,經歷許多波折,興盛過,亦面對過發展困境,例如被巴比倫人征服後,面對巴比倫多神教及更先進科技、經濟(否則猶太人亦不會被征服),曾迷網過,再從迷網中重新確立自已的信仰,使其更加鞏固。

如果我說,基督教曾有過內部分裂,是否則等同批評基督教?如果我說,基督教在羅馬時期曾被人迫害,是否等同批評基督教呢?我認為不是!這只是像一個相熟的朋友訴說你的過去,告訴你當下面對的困難,基督教要繼續發展前進,就得勇敢面對困難。

近一二百年就是基督教的一個困難時期,即是受到自文藝復興、工業革命以來的種種學術革命沖擊,這時期的思想有何特色?我覺得就是事事講求科學驗證,邏輯推理,產生了眾多新學科及學者。所以我們常用「不科學」去批評別人,但這種批評只適用於科學範圍內的事,宗教探求的就是科學以外的事。雖然宗教中不缺乏一些科學,例如聖經中就有許多科學知識,部份科學理論亦有助驗證宗教,例如碳十四分析法有助驗明《死海古卷》成書年份,但同時有許多科學理論否定了宗教所說,在基督教與科學家之間引起了很大爭論,例如關於伯利恆之星存在的問題。

雖說科學理論會不斷推陳出新,一些已被公認的理論,若干年後可能被證實錯誤或被更新,但就目前來說,科學的實力仍然非常強大,影響所及,歐美各中小學、大學,大多數仍在教導這些知識,一個自小在學校、媒體聽慣進化論,甚至連他們父母也不信上帝做人故事的小朋友,很難面對《聖經》故事。這亦是基督教目前在歐美面臨的困難。當然,目前有許多教會中人,神學家,吸收消化了科學知識後,用新方法重新解釋基督教,如女神學家郭佩蘭就運用女性神學的概念,解釋了部份被認為歧視女性的聖經經文,令世人更了解古代基督教義的源起,但這些工作目前仍在努力,而科學亦有繼續發展,進一步對基督教做成衝擊。

這是否代表基督教處於下峰?我認為不是!科學愈發展,我們愈發現科學的不足,它永觸不及宗教觸及的部份。某些人認為基督教有些「不科學」,So What?科學亦有某些東西「不宗教」,解釋不到許多人類的迷惑!

基督教有時可借助科學解釋,但不能依靠科學存在,宗教就是宗教,科學就是科學,人與信仰的交流,或基督教徒所稱人與神的交流,很個人,很感性,很像愛情,是不能用科學解釋的,雖我至今仍不明白,但我了解,因為看過一些人因宗教而改變,亦後悔從前年少氣盛,持住自已讀過一些書籍企圖令一些人信了基督教的人放棄信仰。

我認為在當今事事講科學的時代,重視與上天(上帝)情感交流的基督徒更不應埋沒在時代洪流中,失去自我宗教的價值,更應堅持自我。如果想將宗教發揚光大,我覺得以感性的經驗宣揚,會比用科學邏輯服人更優勝。亦不要計較自身宗教是否科學?但亦得承認,當下這個時代是基督教一個困難時期(特別是在歐美),但困難在歷史上又不是未遇過,今天也不是好好的,只要認清自身價值,根本不必理會任何人以科學之名批評。因為就目前來說,宗教有科學不能超越的部份。

(以上所寫是我多年前接觸基督教至今的領會,由於太久沒再跟進基督教,對近年發展所知不多,有補充請指教)

2012年2月11日 星期六

歷史演進不簡單



討論黃金離不開政治與歷史,與168師兄們談論當今局勢時,大家總愛從科技、武器、經濟實力去判斷歐美能否繼續維持霸權?不過,歷史的演進,往往出人意表,世事那有如此簡單?

大家又有沒有想過,有一日歐美也變成回教國家?歐美科技、武器雖遙遙領先,其實「後欄」早已失火了──那就是回教勢力的滲透。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有一所Zwemer回教研究中心!這可不是為宣揚回教而設,學院教授亦多不是回教徒,他們只是研究回教族群的發展。不過,研究結果教歐美學者們非常擔憂,其中系主任Warren Larson多年默默耕耘,對政府提出了很多警告。只是,歐美回教徒亦有選票在手,統治階層、政黨為了贏取選票,一直充耳不聞,任由回教勢力坐大。

像法國總統薩爾科齊,禁止回教婦女戴頭巾,有屁用?難道禁止她們戴頭巾,她們就不信回教?

Warren Larson教授指出,自從九十年代放寬回教移民後,近年歐洲的人口增長有90%依靠回教移民,例如在法國,每個家庭有平均有1.8小朋友,但回教家庭卻是8.1個,差不多4倍。

法國南部,原本是基督教會最密集地區,現今清真寺數量已超過教會數量。有30%的兒童與二十歲以下的青年信仰伊斯蘭教。大城市,像尼斯、馬賽、巴黎,伊斯蘭人口比例增長到45%。2027年之前,將有五分之一的法國人是穆斯林。只需要39年時間,法國就會成為一個伊斯蘭教國家。

英國情況亦不樂觀,過去39年,回教人口增加了20倍,從八萬多增加到250萬,增長率驚人!目前英國已有700多坐清真寺、1200多所回教學校。過去十年,約5萬英國人改信回教,卻少有回教徒改信基督教。

美國情況亦差不多,回教徒人口激增,從1998年800萬增加到1700萬,十多年間增一倍,最諷刺是世貿遺址,竟要興建一座清真寺,很多美國人反對,但大部份媒體都以世界共融為口號,讚成此提議,目前仍在爭論之中。

為何會這樣?基督教在西方的沒落是其中一個因素,在2002年《Christianity Today》九月號就有一篇《上帝的葬禮》文章就談到基督教在歐美面臨的困境,其中提到當今在荷蘭,上教會的人都在七十歲以上。

http://www.godoor.com/article/list.asp?id=1142

基教教沒落,源自歐美文藝復興以來的科學發展,科學講的是邏輯推理、驗證,發展了多門學科,如我早前提過的宗教人類學,還有哲學、心理學。近半世紀,多本重要著作,如尼采的《上帝之死》,羅素的《我為甚麼不是基督徒》,還有傅利沙的《金枝》,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等,都有份將基督教推向深淵。科學與宗教本身就互相排斥,要以科學驗證宗教,只會徒勞無功。加上人權、自由等觀念的廣泛傳播,對歐美社會造成了深遠影響,其中包括:

1/ 墮胎合法化
2/ 離婚率急升
3/ 同性戀發展

小弟不是反對或支持以上議題,而是想說這些發展改變了社會結構,其中之一就是導至歐美本土人口的增長遠遠落後於回教人口。

相反,回教在這三十年來,經歷多次重大變革,思想體系變得更鞏固,至於回教有如此大滲透力,當然不是中學老師說的「一手拿刀一手拿可蘭經」那些天真的說法,小弟之前寫的「叛逆者之死:埃及」略有提及:

http://gogoldjoe.blogspot.com/2011_02_11_archive.html

今天,回教在歐美民間的滲透力與日俱增,美國就有許多低下階層的黑人信了回教,回教Hip Hop歌手Native Deen對他們的影響可勝過Lady GaGa(上影片),基督教節節敗退,要重建非常困難,因為之前科學太先進了,已經完全否定了上帝。你今日跟外國人談基督教,隨時你會比他們更熟悉。

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舊電影《無小無猜》?片中頑頗的學生上聖經課,牧司教導基督教,不斷說「Jusus said……Jusus said……」,見學生全無反應,就勞氣地問:「Do you know who is Jesus?」,這舊片多少能反映基督教在歐美情況。

歷史的演進那有如此簡單,歷史自有它的脈絡。我不擔心歐美打不贏伊朗,亦不擔伊朗有核武,因為可能不用打仗,歐美變成伊朗,或發生像羅馬帝國一樣的外族叛變。

2012年2月9日 星期四

走多一步



渣打馬拉松,26歲跑手猝死,有傳媒炮轟是本地醫療不發達,各區沒有配備心臟急救設備,遠落後於西方及日本,再進一步得出政府不尊重生命的結論。

http://www1.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20208&sec_id=15307&art_id=16051738

整個推論完美無瑕,大多數人看過有關報導後亦會讚同,相信連寫的人亦沒細心找找內情!不過,有時看到此類新聞,不妨多走一步,找多一點資料,或會有不一樣看法。

資本主義是甚麼?在我來看就是一切社會發展都為資本累積及發展而服務,甚至是道德。

看過這段新聞,最有興趣反而是那個心臟起伏器到底賣多少錢?(見上圖)因為如果要政府去買,又會動用公帑。結果,嚇死人,舊款都要賣$3000美元一部,生產它的又是一間甚麼公司呢?

原來大有來頭,是美國的Medtronic,創辦超過半世紀,曾陷入財困,其後被銀行家打救,經股權重組及併購,成為紐約鼎鼎大名的上市公司(編號:MDT),中文叫美敦力,經過多年開拓海外,業務雄霸世界,產品銷到120個國家,日本是其中一個重要市場,不久前更在香港成立分公司,大做醫療設備生意。

Medtronic的股東有那些?簡單找找(有錯請指正),原來大股東有兩間公司,Stryker Corporation及Boston Scientific Corporation,都是由美國最富有的大家族持有。

不過,資本的累積及發展終會到飽和狀態,發展市場,擴大資本及財富是資本主義的重中之重,對醫療設備公司來說,人口眾多的國家是塊大豬肉。1989年,Medtronic進軍中國,不過,這又談何容易,在它之前已有多家醫療設備公司在中國市場開荒不果,失意離開,最近更連著名藥廠輝瑞亦有此打算。

經過20年發展,Medtronic在大陸市場寸步不前,中國市場佔他們營業額多年來只得1%,少得可憐。原因不外是價格太高,中國人買不起,其次中國亦有本土醫療公司,產品雖不及外國先進,但對經濟能力較差的中國鄉鎮,更加合乎效益(合乎效益不是要用最好的,是用自已能力能負擔的),其中一家名牌是香港上市的山東公司威高(編號:8199)。

要擴大中國市場,與中國公司合作最好不過,所以Medtronic就入股威高15%股權,但非大股東,就在渣打馬拉松前後,外國大行,包括野村、花旗、瑞信等,突然大幅調低威高的評級,而同一時間,Medtronic的產品就出現在傳媒上,相關接受訪問的人士、傳媒,統一口徑,敦促港府購入更多Medtronic產品。不知如Medtronic拿著這份報導與威高談判,會有何「著數」?他日如港府真的購入更多產品,Medtronic與威高就股權談判時又有何優勢?

小弟不敢亂講,只是慨歎整個NWO系統(不知關不關事?最好nwo兄可指點!)設計之精密!傳媒背後亦有股東,由金錢推動發展,看新聞,不妨走多一步,或會有不同看法或留有更有保留。

2012年2月8日 星期三

希臘:重新思考國家、貨幣、政治



最新《台灣中央社報導》希臘大罷工情況
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600573&type=%E8%B2%A1%E7%B6%93

其中提及幾個要點解釋希臘今日困境成因,小弟認為帶出多個問題,以紅字標示:

希臘公部門的冗員問題,是造成行政效率不彰的重要因素之一。雅典「經濟及工業研究基金會研究員瓦西利亞迪斯(Michael Vassiliadis)指出,從1980年代中期以來,歷任政府不斷增雇人員,很少人確知公部門到底雇用了多少人。

希臘實行民主政治,如果政黨以增聘公營人手為號召吸引選民,成功當選,令公營部門不斷彭脹,結果導至今日冗員問題,那民主政治要如何修正?

Michael又指出,希臘陷入財經困境,原因是「幾十年來的政治衰弱,從1980年代中期,政府就沒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民主政治假定了人民為理性,多數人的決定就是對的決定,經過30年,政府竟沒有作出正確的決定,那以少數服從多數的決定,是否等同好的決定?

歐元集團主席、盧森堡總理榮科(Jean-Claude Juncker)批評希臘是一個腐敗的國家。從富商巨賈到小本經營的商店,希臘各行各業逃稅的問題都很嚴重。多年來政府對於逃漏稅的問題始終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未嚴格執行稅法。

為何民選出來的官員會如此散漫,不貫徹執行收稅責任?收稅是政府最重要權力,無論大政府,小政府,都有公共開支,不收稅就不能應付,會否是官員或政黨以不嚴厲收稅以贏取選民歡心,結果30年來都沒有改正過來? 如此,民主政治要如何修正,是否不能再以少數服從多數為原則?

-----------------------------------------------------------
希臘人命運與近代中國人一樣坎坷,十九世紀被土耳其帝國入侵,其後獨立帝王專制,之後又陷入內亂,希臘內戰發生於1945-1949年間,與中國一樣,但百多年來都未試過政府要裁員,所以這次裁員是劃時代的。工業革命並沒有改變人類社會的運行模式,希臘就是一個樣板。

2012年2月7日 星期二

金文兩篇


近半年講金文章不多,難得今日信報有兩篇,一篇Gordon兄已貼,林行止所寫。(見下文),另一篇出自畢老林,題為《金價歷史重演?No Way!》

畢老林主要是講,當下金價的形勢與80年代已完全不同,就算其中一個角逐總統參選資格的金里奇重提推出列根時代的「黃金委員會」以壓抑金價,但金里奇提出後,選舉竟連番失利,更好笑是金里奇竟同時提議委任兩名金甲蟲,Jim Grant及Lewis Lehrman(見上圖)做黃金委員會領導。

另一方面,著名金甲蟲Ron Paul競選角逐總統資格竟最得意外好成績,更重要是連格羅斯、麥嘉華相繼無喱頭挺Paul。看來政治風向正在改變,與我在馬田第九集說的有點吻合,那些人不一定仇恨黃金,當他們手上儲了足夠黃金,整個遊戲就會倒轉來玩。像1869-1900年那次一樣,用30年時間反回金本位。略奪了大多數沒有黃金的人的財富。他們厲害嗎?未必,這不一定全盤由他們計劃出來,或者只是先知先覺,懂得順著歷史的風向而行,但大多數人不會懂。

--------------------------------------------------------------------
《林行止:增印纸币利率偏低 内地推动金价看升》

一、聯儲局二○○九年三月第一次及一○年十一月第二次「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QE〕,二○○一年三月日本央行首行此法,稱「量的金融緩和」),會帶來什麼長期效應(後遺症),至今仍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美國經濟因此沒有在「金融海嘯」中受致命重創,只是餘波所及,歐羅區經濟殘疾已不可救藥……。受惠於QE1和QE2的,最明顯的是金價!在QE1之前一個月的二○○九年二月二十日,美元、歐羅、日圓及澳洲元金價依次為一○○二、七九六、九四四一○及一五七二,在實際通脹率似有若無的條件下,至去週五的二月三日,它們分別上升百分之七十四、六十五、四十一和三點四(金價升幅多少與有關貨幣兌美元匯價強弱成反比)。短短三兩年有此升幅,金甲蟲「飲得杯落」!

「量化寬鬆」意味聯儲局「曲線」印刷美鈔,QE接踵而至,等於貨幣供應量增幅遠遠大於黃金產量,後者價格上升,天經地義;雖然實際通脹因種種因素而漲不起來,然而,聯儲局(其實是包括人民銀行在內的各大央行)開動印鈔機,大眾普遍有通脹心理預期,黃金有抗通脹功能的傳統智慧(在投資市場,投資大眾雖然眼睛雪亮但由於時機拿捏不准經常虧損離場,「傳統智慧」靠不住)根深蒂固,金價升幅因此可算淩厲。

在投資黃金上,傳統智慧不可靠(上世紀六十年代名家葛爾布萊斯〔J.K. Galbraith〕已有令人信服的分析),從走勢看,黃金早與通脹脫鉤,這即是說,如今通脹低位徘徊,金價升勢甚勁,日後通脹甚至惡性通脹肆虐,金價掉頭而下,亦未可知。一加一等於二是簿記員的計算,會計師、核數師和不隨波逐流的投資者,各有各的盤算,可以肯定的是一加一不等於二,這等於說投資理論要活學活用,隨機應變。

事實上,自從一九七一年八月十五日尼克遜總統宣佈美元與金本位兩不相干之後,金價有一段時期與通脹共進退,不過,金價與通脹同步升降的情況,近年已變調;從種種跡象看,黃金已成為「政治金屬」(Political Metal)。「政治金屬」等於說金價受政府操控!

金價與通脹無關(說關係不大便沒語病吧),卻和利率多少有關。在這種情形下,雖然從○九年二月至今美元金價—即使昨天微挫,已升了七成強,而聯儲局主席貝南奇在龍年正月初三一月二十五日)斬釘截鐵地宣佈「零息政策」(ZIRP, Zero Interest Rate Policy)會維持至二○一四年,意味持金沒有(只有極低)資金成本(持實金當然有存倉成本及手續費),「零息」具鼓勵投資者購金的作用,彰彰明甚;在這種環境下,表面理由是美國政府由於大選在前不能「節約」而其實是「大花筒」死性難改,一月底國會批准現年度財赤一萬二千億美元(見一月本欄的「 ),恐不夠用,要追加;加上QE3呼之欲出,看來黃金美元價仍在上升軌道之中!經過「金融海嘯」之後,大家知道投資銀行家的話不可盡信,惟一月下旬摩根士丹利致客戶的通訊指中國和印度央行大購黃金,使它達致「未來兩年每季金價(quarterly gold prices)都上升」的預測,則不妨參考(它還看好數種持有巨額現金的金礦股。這是題外話,表過不提)。

二、事實上,在各國爭印紙幣、利率近零及歐羅財政危機沒完沒了的情形下(即使希臘問題解決,葡萄牙、義大利等的財難馬上提上議程),有餘資且「自愛」的國家都在吸納黃金。俄羅斯「收金」近五年;伊朗央行則揚言拋美元購黃金已久,德黑蘭總商會(Chamber of Commerce,和香港的不同,應為「國營機構」)二月一日公佈該國有美元外儲一千二百億外加九百零七噸黃金(用意在指伊朗有的是錢,不怕西方國家禁運升級),如果所言不虛,這些黃金為近年增持(據說平均購入價僅六百美元),令伊朗取代俄羅斯成為世界第八存金最多的國家。

據路透社(Thomson Reuters GFMS)透露,中國和印度人民對黃金有偏好,去年兩國消費者購金量占全球百分之四十二。美元外儲多得不得了的中國,黃金交易非常活躍,去年上海期交所的黃金期貨成交額便「按年」增百分之一百七十九(金額達五萬一千億人民幣)。中國人收藏黃金,傳統習慣固是原因(在近千年的紙幣歷史中,人民有多次因為政府狂印鈔票令其購買力「插水」的慘痛經驗),而過去兩年的負利率以至股市和樓市俱乏生氣,亦為不可忽視因素。

以中國現行政治制度,政府不准許不鼓勵的事是無法興旺起來的。在現階段,北京鼓勵人民投資黃金。揆其原因,第一是購金有減少市上遊資的效應,這意味可用于會影響民生的投資的資金相應下降;第二是政府因此會進口更多黃金,藉之使貿易盈餘收窄(據說去年中國進口四百噸黃金,以現價計約二百四十億美元,為全年一千五百五十億貿盈的百分之十五);第三、在必要時,政府有能力有「工具」可隨時充公或強買「私人藏金」,這點想法香港人聽來像天方夜譚,但內地「先富起來的人」知道政府的「厲害」,對此多少有點憂慮,這正是為什麼那麼多內地人設法把資金移出境外的底因!當然,去年內地美元金價升百分之十點四,面對樓股雙疲,有較多資金流入金市,不難理解。據北京政府公佈而西方論者不敢盡信的統計,中國目前的存金為一千零五十四噸(○三至○九年間增加四百五十四噸),但民間藏金達三千五百餘噸。公私加起來中國國境內有黃金四千五百五十四噸,約為美國存金八千多噸的百分之五十五;中國私人購金熱潮若持續,到了二○二○年,中國國境內的存金極可能比美國的多!

人民幣供應量大幅增加,亦是在樓股似無可為的情況下使黃金受惠的主因。去年M2「按年」增百分之十三點六(與同期金價升幅相若),實際數字為八十五萬二千億人民幣(約合十三萬五千億美元,同期美國M2九萬六千億、日本十萬零五百億),那等於人民幣成為推動金價上升最重要的單一貨幣,這種情況令內地投資者更傾向持有黃金,理由有二。第一是過去數年尤其是「金融海嘯」之後,人民幣匯價強勁,持之有益,但未來是否如此,以近來「人民幣再升空間有限」之聲甚囂塵上看,人民幣兌美元升勢也許大幅放緩甚且「暫停」;第二是紙幣印得多而利率與通脹率平行,貨幣購買力下降的可能大於一切。僅此兩端,在股樓低迷之下,內地人民購金的熱潮只會加熱而不會降溫!

和對所有物資的價格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一樣,內地購買力不容小覷,這是金價仍應看好的原因。

2012年2月1日 星期三

70's Gold Fever / 濕濕碎十一萬安士



2012年2月1日《東方日報》財經版報導,新年後的1月份,美國鷹揚金幣銷量驚人,達11.45萬安士,並用「狼過炒家」去形容美國一眾金甲蟲。係唔係真係「好狼」?咁就要睇一下歷史!

1978年,金價全年升30%,全年平均價是每安士193美元(請看Kitco數據),離1979-1980年真正Gold Fever還有兩年時間,美國金幣銷量又如何?



1979年12月20日《華僑日報》有一則「富格林金幣正風行本港 / 預料每年銷量逾十萬枚」的新聞,內容中提到,1978年的富格林金幣銷量等同南非該年黃金產量的27%,翻查紀錄,1978年南非黃金產量約2300萬安士,即是當中約621萬安士用於製富格林金幣,銷售全球,那美國人那一年又買了多少?



1979年12月30日《星島日報》有一則講「因製造奧運金幣,蘇聯減拋售黃金」的報導,文中提到,1978年,富格林金幣全球賣了600萬枚,其中一半由美國人買去,即是1978年美國人買了300萬安士富格林金幣,300萬除以12個月,即是每月大約買25萬安士,足足是今年1月份的一倍有多,如果今日用「狼」去形容美國金甲蟲,那當年可以用「勁狼」去形容他們了。

但不要忘記,那時只是1978年,離Gold Fever最激烈的日子還有一兩年,金幣銷量已是今日一倍有多,若再對比今日與1978年的美國人口,增加了多少?大家不妨查一查,當年人口較少都能賣出如此多,今日11萬安士對比當年真是濕濕碎!而家係唔係Gold Fever?你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