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大多數人都沒有真正經歷過金本位,因為即使1933年至1972年間所謂的金本位亦只是各國政府間的貿易以黃金結算,普通平民百姓(尤其是歐美國家)通通要以官價脫換黃金,真正用黃金作交易是1933年以前的事(資料有錯請指正),所以,今天的人要理解黃金恢復貨幣地位的情況非常困難的。
今天,我們非常關心「金價」,就算像我這種死硬派金甲蟲,亦偶爾會被金價拉動情緒,但其實細心地去想,所謂的「金價」只是黃金的貨幣功能被壓抑下的一種產物,若然壓抑力度不及市場對黃金需求,就會產生今天金價愈升愈有的情況,若然黃金的貨幣功能完全章顯,所謂「金價」就很大機會會失去意義。
試想想,現在有一部時光機飛到1933年以前,或甚至更早,如古羅馬,問問羅馬人,你們的金價是多少?那羅馬人一定會O晒咀反問:「請問乜野係金價?我地呢度一安士黃金可以買600條麵包,夠食一年,100安士可以買一間屋,5安士可以買一隻牛,你係唔係問我一安士黃金值幾多野?我咪答左你羅,600條麵包嘛,或者1000隻雞蛋都得,再唔係就係十架木頭車。」
羅馬人之所以唔明,因為他們的世界,沒有紙幣去衡量黃金的價值。就算後來歷史上出現金本位的紙幣,亦只是黃金的衍生品,紙幣的價值完全由黃金決定,例如1792年,十美元可換16克黃金,表面看是當年每16克黃金值10美元,但同時亦可看成十美元只值16克黃金。十美元之所以值16克黃金,是因為有政府的脫換承諾,若政府不承諾,那就完全沒有價值了。
今天,金價是$1230,代表1230美元值1安士黃金,但不要忘記,這個對換價與200年前非常不同,它並沒有政府承諾的支持,亦即是說冇人可保證你可以用這個價換到黃金。所以,假若明天就實行金本位,大家不要以為可以輕易將所有商品的價格以現在的金價折算,就可定出價格,例如一部iphone值4000港幣,咁4000港幣可買11克黃金,所以一部iphone的售價就變成11克黃金。(很多分析員喜歡將金本位下的金價與今天金價作比較,實乃荒謬之極)
到時天下萬物的售價將會來一次重新洗牌,會根據政府承諾的黃金與紙幣的脫換價,再參考世界實際黃金需求,以至民間藏金量等因素來決定價格。到時所謂的金價亦很有機會會消失,就像古羅馬時代,剩下的只係黃金相對其他貨品的對換價,而紙幣只係從屬於黃金的工具。
這個黃金與其他商品的對換價是非常難以計算的,因為自從金本位終止後,黃金與其他商品的對換率已被紙幣嚴重扭曲,再加上時代經濟條件、生產力的差異、通賬等,影響就更大,唯一可以知,是扭曲令黃金的購買力被嚴重低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