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回教婦女,最左是前英首相貝里雅小姨,中為前MTV節目主持。
伊朗人民聖戰組織在巴黎集會,歡迎女首領出獄。
巴黎街頭的伊斯蘭集會
伊斯蘭青年在法國公共巴士上頌經
德國青年加入伊斯蘭教儀式
法國人對國家伊斯蘭化的控訴
先旨聲明,以下所寫並不表示小弟認同或讚成某一宗教的理論,小弟只是嘗試分析一個事實的成因。這個事實就是──近半世紀回教勢力在歐洲的迅速發展。情況有多嚴重?
根據聯合國人口統計資料,歐洲現有穆斯林人口2100萬,其中法國佔最多,達五六百萬,伊斯蘭教徒公然挑戰法紀,不經申請在街上祈禱已引起許多法國人不滿(見上影片)。由於法國做人口普查時不需填寫宗教一欄,所以有估計國內還有許多「隱性伊斯蘭教徒」未計入內。
英國情況類同,半世紀間,清真寺和伊斯蘭文化中心如雨後春筍,1963年,全國只有13座清真寺,現在則有600座,穆斯林的組織多達1400個 ,法國更厲害,全國有1300座清真寺。1973年,法國出版了《Eurobia Newsletter》雜誌,內容圍繞歐洲(Europe)與阿拉伯(Arabia)對話,創造了歐拉伯(Eurobia)這個名詞,歐洲人大量應用來形容歐洲被伊斯蘭化的威脅。2009年,俄國有人出版《La Mosquée Notre-Dame de Paris : année 2048》面世,中文譯作《巴黎聖母清真寺:2048》,作者預言,到2048年,巴黎聖母院就將會變成清真寺。
導致以上情況,主要是因為過去數十年,歐洲各國大量吸納伊斯蘭移民,而伊斯蘭教徒的生育率奇高,法國家庭生育率是1.8%,而法國回教家庭卻是8.1%。不過更嚴重是不少地道歐洲白人亦跳進伊斯蘭信仰,而且非常年輕化。
根據2011年1月25日英國《太陽報》引述官方機構Faith Matters資料,皈依伊斯蘭教的英國白人女性首次超越10萬人,比2001年增長一倍。單是2010年就有5200人信了教,其中70%是女性。當中許多是名流淑女,如英國前首相貝理雅的小姨Lauren Booth、MTV節目主持Kristiane Backer,《太陽報》還訪問了兩位歸信伊斯蘭的普通白人女性,Emma Taylor和Leila Reeb,都是「半途出家」改信伊斯蘭教的天主教徒。
伊斯蘭教徒成立了大堆組織,分佈全球,深入歐洲,例如真主黨、哈馬斯、祈禱團、聖戰組織、穆斯林兄弟會等。2003年,法國政府就取締了國內的伊朗人民聖戰組織(POMI)(或稱MEK),引致三名會員在法院外自焚。
組織一直以自已是伊朗反對派為由在法國活動,是真是假?眾說紛云,有人認為他們是恐佈組織,有人認為他們是受伊朗神權政治迫害的反對派,美國則將他們列為恐佈組織,原因是2003年美軍在伊拉克Ashraf營找到3,800名組織武裝成員。不過,在人權法治下,組織利用法律與法國政府周旋,至今仍然活躍當地。
2007年法國政府釋放組織女首領Maryam Rajavi(國外伊朗人選她為伊朗總統),五萬人在巴黎舉行歡迎大會,盛況空前。(見上影片)。伊斯蘭勢力如此大,難怪在2008年法國市郊大暴亂中,法國政府在有五十萬伊斯蘭人口的丹尼斯第93區,一度要求清真寺的領袖協助呼籲回教青年不要參加暴亂。
2012年,一名回教移民第三代Mohamed Merah在法國西南部城市土魯斯持槍連續殺害7人後,法國總統3月30日下令展開全國突襲掃蕩行動,逮捕19名極端伊斯蘭好戰份子。今天遭恐怖罪名起訴的13名伊斯蘭好戰份子就在這19人之中,而且其中有9人屬於「驕傲的騎士」(Forsane Alizza)激進組織。但區區13人,於五六百萬的伊斯蘭人口中又算得甚麼?
與此形成強列對比的是歐洲傳統宗教──基督教的退色。2002年,美國著名基督教作家Philip Yancey,在《Christianity Today》雜誌發表題為「上帝的葬禮」,講述他在歐洲見到基督教沒落的境況。
Philip Yancey說道:「最近我走訪荷、比、盧三國,遇見許多歐洲信仰衰亡的紅燈。荷蘭的基督徒告訴我,一個世紀以前的荷蘭人,百分之九十八定期上教會,兩代之後降到百分之十幾,而今只連百分之十還不到。半數以上教堂的命運不是拆毀,就是改成餐館、畫廊或公寓。」
「有一次我在比利時一座以彩色玻璃著稱的教堂晚間禮拜,教堂內高聳的哥德式拱頂下坐著的十個人中,只有我們夫婦倆年齡未滿七十。教堂外遊客的陣容遠遠超過我們,望著「禮拜時間,遊客止步」的告示抱怨不已。對絕大多數的歐洲人而言,似乎教會完全無關緊要。」Philip Yancey失望地說。
2008年2月25日美國Pew Forum公佈關於宗教和公共生活的調查報告中,指出在今天的歐洲,基督教在國民生活中早就不占主導地位。基督徒早就成了少數人群,屬於某個教會的人口,法國爲人口的4%,德國爲人口的13%,英國爲人口的22%,義大利爲人口的7%,丹麥爲人口的4%,都占人口的少數。
2011年12月26日台灣《中央社》報導,由於歐洲各地基督徒人數持續減少,德國和荷蘭有不少教堂關閉。由於不能拆除教堂,因此轉為其他世俗用途,比如餐廳、聚會場所和酒館等。
2012年初,法國政府下屬的EFOB研究機構披露:該機構在大多數歐洲國家進行的一份題為「歐洲人如何看待伊斯蘭?」的問卷調查中發現,歐洲在過去十年中歸信伊斯蘭的人數明顯增加。在德國、荷蘭、法國、比利時、西班牙、俄羅斯這些國家,回教徒在星期五主麻聚禮到清真寺參加禮拜的人數多於在這些國家中基督徒星期天到教堂祈禱的人數。
2005年英國猶太女學者Bat Ye’or出版了《歐拉伯:歐洲—阿拉伯軸心》,警告目前歐洲再正經歷一個伊斯蘭化的過程。
這種過程就像溫水煮蛙!歐洲各國政府有沒有反抗?當然有!2009年瑞士就通過全民公投否決興伊斯蘭宣禮塔,2010年法國國會通過禁止伊斯蘭婦女在公眾場合戴頭巾,但由此卻引起了很多訴訟,伊斯蘭教徒亦懂得利用民主國家的法治去保護自已,法國國內就回教擴張與人權自由,意見紛紜!
不過,更重要是這種表面的禁制政策以往在伊朗未變伊斯蘭共和國前亦出現過,可惜只如螳臂擋車,最後亦沒辦法阻止伊朗變天。歐洲伊斯蘭化的根源究竟在那?要靠甚麼化解?這將如何影響全球的經濟及政治格局,下章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