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到二百年後的公元260多年才出現,當年羅馬其中一個行省「埃及」的小麥價格記載了這次高通脹。其實在公元260年前,羅馬已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濫發貨幣,尤其公元190年時,更大幅下降Denarius成色,但都沒有在隨後幾年出現高通脹。要直至七十年後的公元260年才出現。這說明,貨幣供給與高通脹雖然有關係,但出現的時間則要考慮更多其他因素,如果美元這次亦如當年羅馬,我們未必有壽命看見高通脹或超通降臨。當然我們要有心理迎接高通脹,但同時亦要有準備,美元的高通脹不會在我們有生之年出現,眼前可能是一個長時期的通縮。原因就在於構成高通脹出現的時間,除了關貨幣供給事,還有其他因素要考慮。
這並非說,美國就一定跟隨羅馬模式,只是一個參考,那就是高通脹或超通前的通縮時間,距差可以十分巨大,德國超通期前的通縮只有短短一兩年,但羅馬時期卻相對地長。如果有讀過西史,用常識去判斷,以國家規模、生產力、軍事力量等去計算,美國像羅馬?還是像德國威瑪?
我覺得像羅馬!
19 則留言:
你的說法和顯示的圖表有誤。
你只注意大崩潰的「高通脹」,忽視了之前幾十年乃至百年的「溫和通脹」累積。
在當時的時代,一年通膨3%就已經是大事了!
何況你圖表顯示,Denarius成色的白銀含量開始100年,是以非常緩慢的速度減少的,所以WHEAT的價格也緩慢提高。
至到公元190年以後,白銀含量才大幅度劇減,沒有多少年,小麥的價格也暴漲。
若將白銀含量的小麥價格的圖表對比,兩者走勢是幾乎一樣,小麥價格會緩慢幾年。
你過度注重大崩潰的「高通脹」那一刻,忽視了過程。
再看回現在的美國。
美國的QE,可不是小印小鬧啊!
2008年,fed的Balance Sheet不過8千億,現在超過4萬億,平均1年增加100%。
所以,我認為美國像羅馬的情況部會實現。
當然,我也不認為會去到像德國威瑪那樣誇張!
我的拙作:
《大通膨時代的黃金投資法則》...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76797
開頭就列出過10個國家的通膨率。
當嚴重通膨到來,很少緩慢出現的,事前正常,甚至還有通縮,可就在短短幾個月內就一路狂飆。
如果不是前面有大量的貨幣供給累積的炸藥,通膨是不可能一下狂飆的。
美國通膨最後會去到多少?
最多也應該是3位數。
除非美國真的神經錯亂,印鈔不聽,以通膨治通膨,那就四,五,十位數都可以!
資料顯示,由白銀成色大跌,到小麥價格暴脹,中間最少相隔了70年,而不是「沒有多少年」。70年,如果以一個人約25歲投入社會工作,開始累積材富計,那即是要到95歲才會見到小麥價格暴脹。
我並不反對儲存黄金,但反對將儲存黄金的目的過份與通脹拉上關係。《大通膨時代的黃金投資法則》正正有這個問題。以為一定要有超通或高通脹,黄金的價值才會顯露出來,通縮就不會有,事實上通縮下,黄金購買力同樣會大升。
所以當你講通縮時,有時會有點亂,例如P.146標題「日本無通縮」,之後力證日本沒有通縮,但到P.148第五行又說「…由於日本銀行的利率比國債還低,加上長期的通縮因素,使得日本國債殖利率雖然才1﹪,但看起來自還過得去。」
日本究竟有沒有通縮?如果沒有,那P.148說的「長期通縮因素」又是甚麼?
至於你說的羅馬時期的「温和通脹」累積,由於維時甚長,差不多有200年,究竟在這200年裡,黄金是否一種抵抗「温和通脹」的最好功具?如果你認為是,那要找證明,不能簡單一句「那時代每年3﹪通脹已經是大事」交代,每年3﹪通脹有多大事?如果是大事,連續200年年年3﹪通脹,羅馬早就滅亡及崩潰。
200年的温和通脹下,黄金能否保存購買力?年代久遠,我看要花很多時間才能證明。
但看近代1980﹣2001温和通脹年代,黄金的購買力卻大跌。證明温和通脹其實不甚有利黄金。
相反在1920﹣1933年著名通縮期內,名義金價雖不變,但黄金購買力卻大升,足足升了251﹪。
這裡我不是說,温和通脹期就不必買金,而是想說,買金的最主要目的其實不是抗通脹,以通脹為理由叫人買金,理據有點薄弱。
因為你整本書是以「買金抗通脹」立論,認為通縮不利黄金,所以才出現日本部份的問題。
日本究竟有沒有通縮?
通縮又是甚麼?
通縮是否只等同物價下跌?
為何在某些大通縮下,黄金的購買力竟然會大升?
我誠心建議弟兄重新思考一下!
超贊joe兄分析!大部分貨幣都在金融領域流通只有一部分流入市場
大家不如睇下美國控制得了利率嗎和中國幾時有大件事登發生到時D人又搶美債
佢好似唔明美國覺不斷發明海綿吸曬所有貨幣
弟兄的書《大通膨時代的黃金投資法則》解構黄金與通脹關係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只是回顧歷史,黄金的購買力並非在所有通脹期內都上升,而通脹期有時維持甚長,短則十多年,長則二三十年,如果以抗通脹的目的出發,說服力就會有所不足。
歷史上通縮期亦很常見,出現的頻率與通脹不相上下。我們這一代就大部份有經歷1997-2003年的香港通縮期,整整6年。期內以港元計的金價升了不少。但我們不能因為金價升,為了迎合「黄金抗通脹」這個觀點,而硬將1997-2003年的香港通縮期說成是香港通脹期,因為期內大部份人都可以感受到通縮的威力,很多人變成負資產,燒炭自殺頻頻發生。
例如弟兄講日本無通縮時,又提及過,日本沒有通縮,因為日本物價一直都上升,通縮只發生在股市及房地產。(P.146)
這裡亦令人摸不著頭腦,為甚麼股市及房地產發生的通縮就不是通縮,一定要兩者以外的物價下跌才是通縮?
香港通縮期內,其中一個顯著特徵就是房地產的大幅下滑。我們不能說,香港當年沒有通縮,因為當年香港物價沒有大幅下滑,下滑的只是房地產,通縮只發生在香港房地產,所以香港當年沒有通縮。
我們之所以關心通縮及通脹,因為它們對我們生活有影響,只要通縮通脹的範疇對我們生活有影響,那通縮通脹就值得我們關注,不論它是發生在房地產、食品價格、衣服。
看清楚,原來「弟兄」是指我?
難怪這主題這麼怪?
稱「弟兄」我會搞亂,
稱「阿弟兄」我就明白
明白!
那以後就稱你為「阿弟兄」!
你的書及blog我也有看!
祝大家新年愉快,進步
沒有很留意金幣價買一段時間,剛剛一看,原來恆生鴻運已掉到一萬以下,萬七一個都買過,呵呵,又要去一轉SW了。管它再跌?
其實是這幾天鋪篕地使狠勁力吹柑價有排跌的宣傳反而讓人留意一下價格。
新年快樂GN
我近一年開支大,儲多啲錢一次過才入。
我上次買也是大半年前的事了,可能受了價值人的影響,近來迷上了玩現代進步了的科技帶來的玩意兒,如少年兒時海陸空其中一種動不動就四五萬元的搖控模型,現在海陸空三樣一起玩也不過是三五萬元,現在三五萬元到底是不是幾十年前那回事了,我也攪不清楚是否通漲。
也換了架老爺車,新的買下來比老的買入時才銀碼上貴了數萬元,貨是老的跟新的完全沒法比較,從舒適馬力到油耗新的完勝,突然覺得銀紙好用了。
近排去金鋪買飾金多。
我由高位金1900/銀50掉下來, 實金加咗20%, 實銀加咗兩倍 ! 每個月都有買少少 !
實金實銀是要慢慢儲的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