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1日 星期日

黃金、貨幣與政黨




社會愈來愈政治化,派別林立,不過香港人對政治、政黨的基本認識其實相當有限,對所支持的政黨理念如何?甚麼是左?甚麼是右?不甚了了!

其實近代政治派別的產生與貨幣系統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金銀甲蟲們都知,現代法幣系統是建基於債務,Money as Debt!理論上,在市場上,誰人的借貸能力愈高,誰人可獲得愈多貨幣(金錢)。在債務貨幣系統下,財富不斷愈來愈集中是一種「必然」,因為就算政府不偏不倚,人民都在絕對公平的環境下競爭,亦總會有人失敗,有人成功,成功者獲得第一筆財富後,可以將財富再行抵押借貸,獲得更多貨幣(金錢),如是者可以再購買更多資產,然後再抵押借貸。銀行通過存款準備金制度,增發貨幣,溝淡貨幣購買力,對儲蓄者及社會上的弱勢社群(競爭中的失敗者)是一種剝削。

故此,自古就存在的社會主義(Socialism)在十九世紀後獲得到長足發展,社會主義者(Socialist)主張通過政府干預,進行財富再分配,例如向富人徵較高稅金,以富人部份財富補貼窮人及低下階層生活,舒緩貧窮懸殊,維持社會穩定。這種意識形態又被稱為左傾思想,即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左派」。

在全球各地,社會主義者組成各式各樣的政黨,如英國工黨、澳洲工黨、瑞典的社會民主黨、法國社會黨、芬蘭社會民主黨、西班牙工人社會黨等等。他們主張透過民主程序,獲得執政權後,進行財富再分配,建立社會主義的國度。由於既信奉社會主義,又信奉民主,故他們的意識形態被稱為社會民主主義(Social Democracy)。

這些政黨彼此有聯繫,更組成了社會黨國際(Socialist International),會徽是一朵紅玫瑰(見上圖),會歌是《國際歌》。這些歐美社會黨組織與共產國家鼓吹的「社會主義」最不同在於實現社會主義的方法,前者主張透過民主程序、立法實現財富再分配,而共產國家則認為要用階級鬥爭,認為所謂民主程序,最終不過是以金錢推動的選舉。

此處要說明,所謂財富再分配,除了向富人徵收較高稅金外,亦包括一些左傾政策。舉個例,在一些有左傾政黨執政的國家,政府可能會在批地給有錢人建立私校時,要求私校每年提供一定的學額給低下階層,如是者令部份富者子女失去私校學額。與社會主義持相反思想的稱「右派」,大部份反對政府干預經濟、低稅政策、抑制工會活動等等,英國的保守黨、美國的共和黨都是佼佼者,所以戴卓爾夫人管治時,與英國工會勢成水火,她死後,工會組織燒炮仗慶祝(上影片)。工黨管治時,通過了許多社福政策。

香港又有沒有社會主義政黨呢?社民連(League of Social Democrats) 就是了,另外工黨亦被列為社會主義政黨。社會民主連線主席長毛就是一名社會民主主義信徒,創立者之一的黃毓民亦說他們是中間偏左政黨,因為覺得民主黨是中間偏右,詳見下列連結:

http://hknews.hksyu.edu/index.php/%E6%86%91%E8%97%89%E5%BB%BF%E5%B9%B4%E5%82%B3%E6%92%AD%E6%A5%AD%E7%B6%93%E9%A9%97_%E9%BB%83%E6%AF%93%E6%B0%91%E7%8E%87%E7%A4%BE%E6%B0%91%E9%80%A3%E6%99%BA%E5%8F%96%E7%AB%8B%E6%9C%83%E4%B8%89%E5%B8%AD

你又支持左定右?其實如果實行金本位,就不會再有左,沒有左,右派亦不必成立,並與之抗衡,當然我說的是100%理想的金本位,法律不容許政府偷偷增發與黃金掛勾的法幣是最起碼的要求。

6 則留言:

Jammy 提到...

好文!
雖然講嘅係一D對政治有基本理解都會識嘅嘢,但香港好多人根本連呢D基本concept都唔識。一味撐共=左,反共=右。

By the way,好多所謂傳統右派政黨而家都變晒社會主義啦。好似咩美國republican政綱根本同democrats冇分別。講真,社會主義->擴大政府->政府更大權力->政客更大權力,喺世界大部份政府都俾罪犯騎劫嘅今日,D罪犯點會唔鍾意多啲權力呀?

gogoldjoe 提到...

政黨的意識形態對公共政策有重影響,但香港很少人關心,只把精力放在反不反共上面!

- 提到...

共產黨影響下的香港,左中右派都對香港沒多大意義,都是比人控制

pswong 提到...

幫手補充吓D貨幣銀行學。

央行「印錢」購買各類資產,如國債、外匯、企債、股票、MBS及貴金屬等,為社會注入「基礎貨幣」。在這裏,央行買回來的東西屬央行的資產,付出去的錢屬央行的負債;以成本入賬的情況下,資產等於負債。

當然,數倍於基礎貨幣的「信貸貨幣」才是貨幣的大頭。而信貸貨幣則是由商業銀行發放貸款而形成的。當個人及團體拿到「基礎貨幣」,並存到商業銀行後,商業銀行再把貨幣借出去,而借款人再把貨幣存入商業銀行,就形成所謂的派生存款或信貸貨幣。在這裏,借出去的貸款(債權)屬商業銀行的資產,存款屬商業銀行的負債。

而存款準備金則是為了限制銀行的放貸能力,假設存款準備金率是20%,銀行得到100元的存款必須留存20元,只能貸出80元。現在A往銀行存了100元,銀行將其中的80元放貸給B,B把貸來的80元又存入銀行(銀行存款變成180元),銀行再將其中的64元貸給了C,C又把64元存入銀行(存款變成244元),銀行再向D貸出51.2元...依此類推;A最初的100元,在銀行體系中最終可以變成500元的存款。當然這種安排是建基於所有存户不能同時提取現金。

沒有金銀做後盾的信貸貨幣之所以能夠推動經濟,是因為每筆新增的信貸都意味着借款人為了還本付息必須組織各種生產要素,為市場提供商品或服務。這不單是針對商人的商業貸款,即便是對一般人的按揭貸款或消費信貸,借款人為了還錢,也會以受顧或自顧的方式為市場提供各種商品或服務。

這種以銀行作為資金的提供者及需求者之間的橋樑稱為間接融資,而制度較健全及資訊較流通的社會,則可進一步依賴直接融資,即股票及債券市場。由市場對各種(能產生未來現金流的)資產及項目作出定價(折現值),讓人們因應自己的風險偏好作出投資,更好地利用閒置資金,令一些以往在銀行系統不可能得到融資的高風險項目,獲得融資,鼓勵創新。

pswong 提到...

信貸貨幣的發行過程,自然地就會產生出商品及服務。因為信貸貨幣乃建基於借款人拿到貨幣後,基於還款的壓力,必須組織生產出獲市場認可的商品及服務。這樣,每一筆新增信貸貨幣,理論上都會有相應的商品及服務產生,通貨膨脹亦不會太高。

但這只是理論而已,例如我們知道在某些國家只有尋租集團及壟斷集團才能以正常的利率拿到貸款,而它們又不怎麼生產商品及服務,只會吃喝玩樂、投機炒賣及興建大白象(不獲市場認可的商品及服務),以至新增的信貸貨幣並沒有相應的商品及服務產生,因此通貨膨脹直線上升。

既然那些國家的信貸貨幣是沒有相應的商品及服務產生,咁就要迫果D沒有資格拿到信貸貨幣的人去生產商品及服務,否則信貸貨幣就會形同廢紙。怎樣個迫法?當然是養老社會化、醫療市場化、教育產業化及住房商品化,使大部分人必須營營役役地為尋租集團而勞動。

的而且確,如果大部分人不是多勞少得,又怎能承托得住那些不勞而獲的尋租集團手上的貨幣的價值呢?貨幣的基礎不是美元、美債或黃金,而是獲市場認可的商品及服務;給你萬両黃金,但把你放在沙漠,什麼也換不到。所以尋租集團必須盡量防止其他人毋須付出商品及服務就能得到貨幣(即係福利),以進一步稀釋(尋租集團手上的)貨幣的價值。

Wong Wai Leong 提到...

Thanks for pswong's sha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