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非政權崩潰,主權信用貨幣永遠有價值,不過它亦有局限,因為天下有許多政府,各有統治領域,人民只對自已政府有繳稅義務,貨幣只在主權勢力範圍才有價值。如此就產生了一個重大問題,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應用那國貨幣?
兌換(exchange)由此而生!A國想買B國貨品,先將A國貨幣兌換B國貨幣,同樣亦然。理論上,只要各國容許自由兌換,所有貨幣皆可做交易媒介,一國政府或人民皆可用本幣購買別國貨品,兌換過程就等同兩國「互換」綜合生產力。
簡化一點地假設,如果泰國只生產稻米,日本只生產電子產品,兩國將自已貨幣兌換成對方貨幣時,其實等同稻米與電子產品「互換」,泰珠與日元匯率亦即是稻米與電子產品的互換率。好,問題又來……
稻米與電子產品的兌換率如何決定?再次返回馬克思的貨幣理論(請參考早前關於馬克思的文章),即是要由勞動成本決定,但正如馬克思說,勞動成本無時無刻在變動,一種商品尚且如此,更何況包含了無數東西的綜合生產力,日本不只會做電子產品,還會種米、捕魚,甚至亦有礦產,日元不隱定程度可想而知。
如果世界有多種貨幣同時並存,世界就會產生無數種非常不隱定的匯率,情況就像以物易物產生的無數種商品兌換率一樣。貨幣間的匯率變成無舵之舟,大大增加交易成本,不利人類交換商品。結果,國與國做貿易,最終必須找出馬克思說的一般等價物為準則!那甚麼是貨幣之間的「一般等價物」?
宇宙提供了答案,金銀最簡單直接!一國之內,人民之間交易如是,放緒國際,兌換主權信用貨幣亦一樣。金銀超隱定的勞動成本固然是其中一個原因,更重要是由金銀產生一刻起已經「滲進了」各國綜合生產力,因為全球所有國家都有金銀。
地球上,雖然容易開採的金礦、銀礦分佈並不平均,某些國家,金礦特別豐富,某些則較多銀礦,但其實宇宙很公平,金銀是宇宙基本物質,地殼每噸岩石含0.0035克黃金,0.1克白銀,所有國家都可自行提煉金銀。
主權信用貨幣之間的匯價,以該國金銀儲備去計算最簡便易計,例如泰國有1000安士黃金,泰國發行1000泰珠,1泰珠等同1安士黃金;日本有2000安士黃金,日本發行1000日元,1日元等同2安士黃金,那1日元就等同2泰珠了,這就是古典金本位,黃金變成計算貨幣匯率的「一般等價物」。
理想地看,古典金本位完美無缺,甚至有人以為這制度能阻止政府濫發貨幣,製造通賬,回顧歷史,錯到極!因為公權力極難完美制衡,就連民主國家,在金本位下,政府仍然可通過降低貨幣含金量,發行更多貨幣,最經典例子就是1934年美國政府將每20美元等同1安士黃金,貶值至35美元,英國政府在四五十年代亦多次降低英鎊含金量以增發貨幣。
所以,馬田大師(Martin Armstrong)認為,無論金本位,或主權信用貨幣,都要做好管理,統治者必須依據經濟發展需要,決定貨幣發行量及流通量,不能濫發貨幣,合理徵稅,適當調配資源,提升國家綜合生產力,保持貨幣購買力。保護人民儲蓄不因貨幣管理不善被蠶食,是為政者重任,簡單說,就是把國家管理好。
如果一國政府能做到以上所說,就算貨幣不以黃金抵押,不實行金本位,其發行的主權信用貨幣在徵稅權護駕下,亦能夠保持購買力,更可能像黃金一樣,具備一般等價物的功能。(此並非指主權貨幣可取代黃金成為一般等價物,而只是模仿其功能)
此功能在一國之內有效,放緒國際亦一樣,這就是今天常說的「儲備貨幣」了。即是說,當兩種貨幣兌換時,不以黃金含量為準則,而以第三種主權信用貨幣的匯率為準則。今天全球實行,以美元為儲備及結算系統正是這種制度,起始點是1971年美元脫離金本位。
為何會是美元?不是任何一種貨幣?因為在政治、社會、經濟、科技、教育等制度上,美國曾管治優良,而且地大物博,資源豐富,綜合生產力及國力均凌駕其他國家,令美國政府發行的納稅憑證(美元)價值優越,持有美元代表可以換取這個國家所提供的一切服務。
不過,最早應算是宋代銅錢,雖然名義上,銅錢不算主權信用貨幣,只是與金銀同類的硬通貨,但當年宋代銅錢被很多國家採用,包括韓國、日本、東非。日本並非沒有銅礦,卻大量使用宋錢做交易,令中國錢幣大量外流,更有日本人將本國的銅製成宋錢使用,可見當時國際間不只因為銅的內在價值而接受宋錢,更重要是看重宋朝當年凌駕其他國家的綜合生產力。(參考:葛金芳的《宋代錢荒成因再探》)
當一種主權信用貨幣由本國走向國際,成為等同金銀的一般等價物,這個國家的統治範圍就不在局限本國,徵稅權亦會超越國界。如果美元是全球所有主權貨幣的一般等價物(儲備貨幣),名義上美國等同全人類之政府,管理美元發行量及流通量,等同管治全球。如上兩篇所言,一國之內,政府濫發貨幣,等同胡亂徵稅。放緒國際,儲備貨幣發行國(如美國)濫發儲備貨幣,等同向全人類胡亂徵稅。
如此看,金銀的重要性就非常明顯了,它是宇宙賦予人類,永恆而天然的一般等價物。人民不但可用它來逃避自已國家的徵稅,亦適用於國際上的儲備貨幣。金銀就像宇宙派來的監察者,監察所有政府有沒有好好施政?有沒有對人民不合理徵稅?
金價的上升對統治者是一個警號──你做錯了!金銀本身與主權信用貨幣不存在你死我亡的衝突,兩者俱為流通貨幣,亦是歷史常見,像林肯一樣,發行無債綠幣,並沒有取締黃金貨幣地位,亦沒有禁止它流通、買賣。相反,不干預金銀流通,對統治者來說,是一種自我監察的工具。
金銀以外,天災亦是對政府施政的監察,因為所有天災都會降低一國綜合生產力,濫發貨幣者,徵收重稅者,天災之下,不善的貨幣管理就會被放大,在人民面前顯得更加不合理。
天災中以地震最突出,地震學是一門悠久而深奧的學問,但可以肯定地殼運動涉及宇宙能量,所以馬田大師的循環理論雖然建基於地震週期,但他卻稱這種驅動人類經濟、政治、社會前進的力量為Forces of Mother Nature(宇宙動力),而不是地震動力(Forces of earth quake)。黃金正是天災外,宇宙動力另一種代表,因為科學已證實,形成黃金涉及宇宙能量,人類不可能創造這種物質。(引述自中大教授曹宏威)
統治者透過期貨操作,或者禁止黃金流通,甚至沒收黃金,試圖壓抑人民投向黃金(逃稅),只會掩蓋錯失,令錯失愈陷愈深,長遠看,最終必動搖政權。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政府經常性開支過度(overspend),但開支過度亦有輕微及嚴重之分,嚴重而不修正,等同違反宇宙運行與前進,最終會被新政權、新制度、新思維取代。中共取代國民黨就是一個極佳的例子。(可參考《貨幣戰爭三》)
那麼,作為世上各主權信用貨幣的一般等價物,美元有沒有發揮它應負的責任?發行者有沒有公平對待全球所有繳稅人民?幾十年來,很少人對美元作為一般等價物有過意見,2009年3月24日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發表的文章,值得參考:http://blog.roodo.com/lchintwnews/archives/8576897.html
他說:「此次金融危機的爆發與蔓延使我們再次面對一個古老而懸而未決的問題,那就是什麼樣的國際儲備貨幣才能保持全球金融穩定、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國際儲備貨幣的幣值首先應有一個穩定的基準和明確的發行規則,以保證供給有序;其次,其供給總量還可及時、靈活地根據需求的變化進行增減調節;第三,這種調節必須是超脫任何一國的經濟狀況和利益。」
周小川、馬克思、馬田大師,提出的見解,一脈相通,周小川說「古老而懸而未決的問題」就是馬克思「一般等價物」的問題,亦是馬田大師說的貨幣管理問題。
一般等價物的地位極其重要,因為它是一切商品的量度準則,操控著所有商品價格,在金銀為一般等價物的系統裡,能操控金銀流通量、數量、流通渠道、借貸利率等,等同操控價格,控制美元亦一樣。不過,印鈔機不同金銀,金銀分佈廣泛,極難操控,印鈔機卻極易控制。美元發行者有否給予所有商品(包括工資)一個公平價格?有否給與大部份人類一個與勞動成本相符的回報?有沒有合理分配全球資源?更有效率提升全人類綜合生產力?值得人們深思!
如果美元要充當一般等價物,它的供應、匯價、流通、利率等可能與債務糾纏一起嗎?可能不以全球人類經濟的發展為依歸嗎?如果美元只服務一小撮人或者一少部份族群,只為他們謀福祉,那對其他人就是一種價格的剝削。
回顧幾千年人類歷史,當管治失效,制度敗壞而不修正,剝削就會走到極端,宇宙動力就會發揮作用,以新人事、新制度取而代之,再次驅動人類前進,沒有人可以阻止。將來一般等價物是人民幣?歐羅?盧布?不知道!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不改革的美元不能繼續當此重任!因為這違返宇宙動力的運行規則,無論將來人類以甚麼代替金銀作為一般等價物,金銀永遠有用,而在此主權信用貨幣爭霸時期,惟金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