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68師兄口中知道,有些90後看了本blog後,用政府的學生貸款買金買銀,小弟在此再一次強調,就算不問銀行借而問政府借,無懼息口上升,都一樣有風險!
風險在那?就在通縮!你們問政府借了的那些錢,數目是固定不可變的,今日欠10萬,10年後,「10,0000」不會少一個零!如果隨之而來是大通縮,所有物價下跌,包括黃金、白銀、石油、樓價........,例如黃金跌到200美元1安士,白銀跌到1美元1安士,那到時就算賣出金銀,亦不能彌補欠債,因為欠債的數目不會因物價下跌而改變。
各位金甲銀甲聽到我這樣說,一定嚇一跳!到時豈不是蝕死?正如我之前所講,通縮可怕之處不在物價下跌,而在債務上升,因為現時大部份資產都是靠借錢買的,如香港的樓房,通縮之下,人們爭相賣出負債的資產,其他資產下跌幅度亦會一如歷史上其他通縮,比黃金強勁許多,例如金價跌到200美元,樓價可能跌到每呎30美元或更低,到時黃金白銀購買力變相是上升。
到時,hold Cash的人到時亦會得益(且可能比持金更佳),但要自問有沒有負債?有沒有未供完的樓?未供完的車?自已做生意的,公司有沒有欠債?開廠的,機器是否借了很多錢來買?如果是的話亦一樣不能在通縮下受惠!當年香港陷通縮,受害的人多還是受益的人多?
借錢來買金銀,變相是
單邊買通賬,這點一定要留意!因為自71年金本位倒台後,美國從未遇上通縮,但2009年卻首次出現,這種情況會否隨美元而擴散到全球,還是只局部留在美國,仍很多有變數!(詳情繼續留意馬田全集)
31 則留言:
做每樣事情....都要量力而為...
踏石過河...會安全的..
大風暴叫人借錢來買金銀
joe兄,
謝謝,168無師兄答我,我還以為問錯了。還是你提醒大家借錢買樓(即係樓宇按揭)和借錢買金係通縮下都是要面對同樣風險的。
我比較保守, 不喜歡借錢做任何活動, 除了按揭, 因為別無選擇 ~
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取向, 最重要是自己衡量清楚當中的風險所在, 將來無論賺或蝕, 都要為自己當時的決定負上全部責任 !!
根據馬龍先生預測,應該是先有輕微通縮->引至政府瘋狂印錢->引至高通漲->引至真正通縮->引至超級通漲。
我覺得依家好似已在他說的第三階段 - 高通漲時期,下階段真正通縮不遠已,小心小心。
可留意影片00:2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kSJxVTgles
啊~~ 原來在邦民借三五七千蚊就係on9,在銀行借三五七百萬買樓就叫保守,果然夠保守喎
息口又唔同(財仔高息 vs 樓貸低息), 借錢目的(財仔消費 vs 樓貸買入資產&解決居住)又唔同, 想串人用下腦, 或者, 早d番院舍休息吧啦
早d番院舍休息吧啦..笑左~~~~~~~~~~
路過,
好野,串死D柒仔, 借錢買樓就梗係好過惜錢買金啦
aquarius提到...
QE推高石油、糧食價格,推高通脹,各國加息最終刺破泡沫,熱錢撤離,基礎貨幣減少,貨幣被動緊縮,資產泡沫加速下跌,資金(包括熱錢、外商投資、本國資金)加速外逃,最終美元升值,黃金下跌.....
I think this is more possible now than last month, deflation is more possible than inflation..
資產泡沫刺破,熱錢外逃,資金走向美元,更多的回流熱錢買回美債,縮小欠債,實現財富易手,通縮出現,美債危機消失,資金更多的流向美元,黃金仍不貶值??
In this 2 weeks, this has been happening, cash flows back to us bonds in us$, all other assets depreciated including gold n commodities, even with PIIGS alert....
I think an ultimate deflation will be seen after a short inflation.
1.借錢目的(財仔消費 vs 樓貸買入資產&解決居住)又唔同;
2.借錢買樓好過惜(借)錢買金
-----------------------------------------------
Joe兄,
有網友認為借錢買樓好過借錢買金, 又認為樓貸買入資產&解決居住.
好似好有道理咁喎,唔信你所講, 與你文章中所寫呈相反意見. 今篇文章事關重大,可能對有些人影響深遠, 觀音開庫唔會只係借出一萬幾千,我兄今次不如做件好事,寫多d啦.
我唔係好明白~有人叫人唔好借錢買G&S~但佢自己就走左去銀行借錢買樓?個大既唔住個細既都要住!個大既唔食個細既都要食!
自私及利益係一個好惡搞既東西
中國人特別多這種人香港特別多
買樓跟買金銀係兩回事,
住屋係生活必需,
買金銀唔係必需.
借錢買樓真係未必好過借錢買金. 好是乎個人實力, 貢桿比率. 次按慘劇絕大部份是不自量力, 過份貢桿,當樓市崩潰時無力償還兼變負資產.
負資產遇著失業及call loan....
閒人
唔好意思, 我知大家反對金etf, 反對紙資產, 我本身都是一隻小銀甲, 但想不透一事, 想問各位:
股票雖然係張紙, 但簡單來說上它的價格係表現大眾對一間公司表現的認可. 多人看好並買入自然會升, 反之亦然. 而一般公司亦會就其財政現況發放股息, 和各其股票持有人分享利潤. 而股息亦係大眾寧取股票而不取金銀的一大原因. 但如果係甘, 點解仲有人會買金etf? 據我了解etf係一種基金, 基金旗下有實質業務運作, 而從該業務得來的某百分比利潤必須用來派息, 是而領匯可以高息招來投資者. 但黃金etf係以黃金為主, 而黃金本身不是一種業務, 而是一種商品(貨幣!), 而黃金可升亦可跌, 利潤保證不比收租業務, 亦無得派息, 甘點解黃金etf可以派息? 再者, SPDR黃金etf 係一股等於1/10安士金, 一手十股, 甘我買一手咪等於買一安士金, 甘投資etf可以提供一個較低入場門檻的宣傳就不攻自破, 我買一手等於買一安士金, 甘點解d人仲買?
THZ
Daniel
Daniel,
to me, is just another Ponzi scheme...
http://youtu.be/ADv5-Pen1L4
因為有些人不想儲存實金因為安全問題,又想炒賣黃金,所以買黃金ETF,貪進出容易,通常要買好大量的人買,散戶買紙黃金好過
李錦:我有買金 依家係亂世嚟
http://finance.sina.com.hk/cgi-bin/nw/exclusive.cgi?id=3813471
由第一日開始有班大賊只想用Internet+任何方法賺哂你地d錢~~不過冇吉士講出來~~
我自己設計左個80後指數係有理論~~當連佢地都買得起既時候~~叮叮~~就係到左走貨時間了! 驚驚~~
買樓跟買金銀係兩回事,
住屋係生活必需,
買金銀唔係必需.
----------------------------------------------
honson兄,
如果我們再深入討論的話,住屋的確係生活必需,但是否一定要做借錢買呢?租不可以嗎?
買金銀現在的確唔係必需,但在超通縮和超通漲時就會是必需品了.以前亂世時,買不起食物,還可以返鄉下耕田,現今呢?
各位,joe兄只說明了借錢買x於將來可能到來的通縮之時,可能遇到的風險而已.
我有位朋友是長俸制公務員, 上年做了一成半首期買了樓自住,我和他傾談時分析過將來可能遇到超通縮/超通漲問題.
由於他是金身,收入有基本法保障, 超通縮對他來說更好,若超通漲也無問題,反正香港政府一日尚存,要配給糧食,要派糧卷,佢都優先.
既然佢現在真係有需要自住,自己職員是金飯碗,而且不久將來仲很有可能升職到可以有房屋津貼,對於他借錢買樓,我是讚同是一個正確投資的.
借錢買X 有甚麼風險有家都知道了, 但自己對風險的承受力多少可有衡量過? 吃得起風險的就盡管去借, 最怕係吃不起風險的人又膽粗粗去借錢買X , 輸到扒街時又黎埋怨. 明明係你自己無管理好自己的風險, 關別人乜事?
愚以為80後指數是有點道理的, 匿名兄不妨公開這個指數的算法. 點解咁講? 因為80後是最吃不起風險的一群! 市場波動他們最先受害! 如果能找出80後的投資摃桿比率, 投資取態等的話, 對後市確有點指標的作用.
I see ads in applydaily,about a Gold mutual fund, I want to buy some.
我想問有無人嘗試過post比人/系統delete????
係唔係我.......................
http://imageshack.us/photo/my-images/689/000jbf.png/
五次都比人刪除...最後都係upload image...
kidthief,
同一編留言 submit 兩次就會被系統刪除.
常見的操作失誤是 submit 了一編留言, 然後又按一下 reload.
如果我們再深入討論的話,住屋的確係生活必需,但是否一定要做借錢買呢?租不可以嗎?
買金銀現在的確唔係必需,但在超通縮和超通漲時就會是必需品了.以前亂世時,買不起食物,還可以返鄉下耕田,現今呢?
---------------------------------------------------
Gorden兄,
當然借錢買樓,要視乎當時的經濟環境和個人經濟能力而去決定,租住樓房最好處,就係唔洗擔心幾十年的長期債項和還款能力的轉變.
至於金銀在超通縮和超通漲時是必需品....那就要看用多少資金投入去....
Cefull, 但我只安refresh...
下祇再嘗試吓
Re: nwo24601 for the Prechter's prediction
He is a rhetoric soothsayer IMHO.
Generation Next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