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早前小戰兄有關「硬幣本位制」及「銅鐵本位制」的提問,令大家有機會再討論一下黃金的貨幣性,縱合精華第三章,黃金有好幾個特性,令其成為獨一無二的貨幣:
1/超穩定的物理性質,不易變質,方便長時間儲存財富。
2/劃一品質,以重量多少為價值依據,方便做交易媒介。
3/蘊藏量稀有,不能輕易獲得,沒有人能輕易大量生產。
4/本身有實際用途,且用途廣泛,只是貨幣性較強,才少人應用。
以上幾個特性,在其他物質身上亦能找到,如鉑金、及幾種稀有金屬,又例如鑽石物理性亦很穩定,鐵、銅的用途非常廣泛,不過如果要有齊各種特性,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以鐵及銅為貨幣,就先要面對生秀及氧化問題,就算現代科技有辨法長時間令兩者不氧化,高出的儲存成本亦是加重了交易成本,效益及不上黃金。硬幣本位,從前人類都試驗過,如上圖是二千五百年前楚國的布幣,用銅製成,不過仍然取代不了黃金作為終極支付的角色。當時是金銀銅同時應用。
1/超穩定的物理性質,不易變質,方便長時間儲存財富。
2/劃一品質,以重量多少為價值依據,方便做交易媒介。
3/蘊藏量稀有,不能輕易獲得,沒有人能輕易大量生產。
4/本身有實際用途,且用途廣泛,只是貨幣性較強,才少人應用。
以上幾個特性,在其他物質身上亦能找到,如鉑金、及幾種稀有金屬,又例如鑽石物理性亦很穩定,鐵、銅的用途非常廣泛,不過如果要有齊各種特性,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以鐵及銅為貨幣,就先要面對生秀及氧化問題,就算現代科技有辨法長時間令兩者不氧化,高出的儲存成本亦是加重了交易成本,效益及不上黃金。硬幣本位,從前人類都試驗過,如上圖是二千五百年前楚國的布幣,用銅製成,不過仍然取代不了黃金作為終極支付的角色。當時是金銀銅同時應用。
-
硬幣本位已實行了數千年,再進行一次實驗,只是重複前人走過的路,歷史的發展已經證明黃金的貨幣角色經得起時間考驗,這完全是自然進化出來的,只是到了1971年才史無前例地將黃金排出貨幣體系,但根本沒法打破黃金潛在的貨幣角色。 現在再談硬幣本位,不是多此一舉嗎?
-
不過,以上四種特性仍不是黃金最獨特的地方,還有一種特性是幾乎沒有任何物質可比,那就是歷史的沉澱 (多謝168的SP兄提出這點)。
-
簡單說,黃金雖然是稀有金屬,全球「年產量」最高峰期只有2600噸左右(2001年),不過,已開採出來並儲存在政府、民間等的黃金,估計有15萬噸,15萬相對2600,比率高達60:1,這只是過去20年,金價走低,礦商被迫開採較易發掘的金礦,所產生的一個高比率。隨著全球產量下降,比率可能進一步下滑至80:1,甚至100:1。
-
像銅,全球庫存有221萬噸,年產量卻高達1900萬噸,要達到黃金的穩定比率,即是全球要連續產銅60年,並儲存起來。又如鉑金,年產量約220噸,而估計開採出來的有1.2萬噸,比率接近黃金(但仍比黃金差),但鉑金工業用途佔去70%以上(黃金則有80%以上用於儲存),開採出來的鉑金中大部存在於各種工業品中,難以像黃金一般迅速還完。
-
這個比率可說獨一無二,地球上沒有一種物質擁有相同的比率,連相近的都沒有。這是人類數千年來共同發掘黃金的成果,而且因為自古黃金被視為貨幣,物理又穩定,數千年來開採出來的黃金幾乎都被儲存起來(包括首飾)。
-
這個比率代表黃金作為貨幣的高度穩定性,其儲備比年產量多到達60倍至100倍,沒有人可以單方面透過控制年產量而操控黃金對換其他物品的匯率,萬一黃金對換其他物品的匯率上升,就有一大批黃金隨時會釋放出來,流入貨幣系統以穩定匯率。
-
匯率的穩定對交易非常重要,如果突然走高走低,就難以計算成本,不利交易。像今日的美元,因量化貶值,令很多國家商戶因失預算而蝕錢。所以匯價的穩定很重要,鐵、銅、鋁、鋼都沒有這個貨幣的穩定性,無論直接用或是製成錢幣都一樣。
-
總的來說,黃金的貨幣性不是由單一一種因素促成,若果單一考慮一個因素,如稀有度,它未必是最稀有,穩定度亦一樣,但匯合了幾種特質後,卻變成獨一無二,沒有第二種物質同時擁有這麼多特性!
-
選擇黃金作為貨幣,不是金甲蟲想促成,而是我們的祖先選擇了黃金作為貨幣,並把這種特性不斷加強延續至今,變成了其他物質難以取代的貨幣性歷史沉澱,就算人類突然發現一種與黃金特性相近的金屬,短時間內亦難以擁有黃金穩定的比率,難以取代黃金貨幣之王的地位。
-
ps:以上所有數據是從網上找得,有錯請指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