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1日 星期六

閒人兄轉載的文章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e78e.html

記得在群里和同學們胡侃,說到了海外一些雜誌,現在拼命唱空中國經濟和中國特有的發展模式。 本來想翻譯出來,一篇是財富雜誌,後來被華爾街日報轉載的。另一篇是外交政策上面的。
後來簡單翻譯給了同學們,然後一聊之下,發現這些文章都是傳統唱空中國的觀點大集結,內部沒啥邏輯,看法及其膚淺,就不想浪費自己和大家的精力了。不過今天發現,外交政策的文章,被市場觀察(Marketwatch)添油加醋,又到處傳播,所以就在這里大致討論一下。最起碼讓我的讀者們不會受到忽悠。 按照這篇文章,美國有4大“財政懸崖”:

一是布什的退稅法案到期,國會仍然博弈。

二是美國國防預算裁減,因為兩黨達不成協議,而自動開始。

三是美國社會福利裁減,對社會穩定的影響。

四是奧巴馬醫保法案,仍然是兩黨無法妥協,繼續內鬥的主戰場。

這四個財政懸崖,任何一個處理不好,都會讓美國經濟跌進深淵。但是該篇文章認為中國有5個問題,這5個問題比美國的還要嚴重。因此非常有可能,中國的經濟會比美國先硬著陸,從而把美國經濟也拖入深淵。

這篇文章認為,中國的5大危機:

一是地方政府債務很大。中國的地方政府,像美國的金融機構一樣,好日子的時候,胡天海地,終於碰到問題。 2008年的4萬元讓地方政府可以喘口氣,但是這只是推遲了問題而已。地方政府的問題,因為中央打壓房地產而導致地方政府收入大減。

二是中國的經濟危機引發社會動盪。這種看法,就是認為中國的經濟減速到8%一下,會造成民工大量失業,而引發社會動盪。該文章作者認為,中國會出現阿拉伯之春、美國的佔領華爾街和希臘的暴亂之類的問題。

三是中國的大富豪“出口”資本。在美國的億萬富翁認為“更多從來都不夠”,嘗試一切把美國政府管理得成為TG一樣,中國的巨富們準備腳底抹油,直奔機場。美國人認為中國的問題,是政府還試圖對付貪官,從2000年起,已經乾掉了19000個貪官。因為貪官和大富豪們是一條褲子裡面的,你打貪官,我就抹油。

我看到這裡,就覺得這個是美國輿論界的一大毛病。就是老以為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和一個社會,大富豪和他/她的錢袋子,有大法力,沒有了這些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和一個社會,就要翹辮子死求了。其實中國人的文化和價值信仰,更看重的是平民。 1949年跑了一幫這樣的大人物,中國反而更進步了。其實對國家、民族和社會沒有擔當的人,佔著大量的資源和位置,反而有害。

四是中國的環境危機。該文章認為中國人口的龐大,需要足夠的大量的自然資源,而在全球競爭同樣的短缺資源的時候,中國政府沒有能力處理中央計劃和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衝突,也無法處理環境壓力。

五是中國消費者的生活方式變化,導致通貨膨脹壓力無法處理。

如果你看了上面的描述,一頭霧水的話,那麼就記住,原文比我這裡潤色過的行文,還要缺乏內在邏輯。 其實現在海外(中國自己內部也是一樣)的大部分所謂中國專家,基本上可以說是屁都不懂。因為中國的真正強大的地方,並不是現在的這個政府,而是中國擁有的13億人口的人力資源。 這些普通的中國人,其實是中國強大的主要根源。

因為中國目前的主流輿論,對歷史的看法,基本上是受到西方的不知所以的理論和觀察影響,從而對自己國家和文化的歷史,缺乏真正的了解。 這里大家就可以花點時間,看一看日本的一些學者,對中國歷史的比較深刻的觀察。

前一篇文章裡面,我提到了衫原薰,其他的學者,還有速水融和濱下武誌等。這些日本學者,對中國歷史的研究,主要關注點,是在16-18世紀的時候,中國人口從過億,一直增加到4億,而可以持續的生活水平提高,完全不是西方理論界對馬爾薩斯人口陷阱的描述,其實是因為中國社會,發展出了一種精巧而復雜的模式,解決了高密度人口和稀缺資源之間的矛盾,最終實現了可持續的增長問題。

如果這種發展,不被英國的砲艦打斷,也許人類歷史,根本無需經歷後來各工業國的生活模式,採取的是高資源消耗來支撐人類生活的經濟發展,直到對地球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出現資源枯竭無以維持的地步。




因為這種靠高資源消耗的生活模式,是建立在全球的生活不平等的條件下,就是10%的西方國家人口,必須消耗大部分的世界資源。而一旦其他國家的人口奉行同樣的高資源消耗模式,那麼這種模式,就馬上會分崩離析,這一點恐怕是西方有點頭腦的人,都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而中國在明朝以降,創造出來的吸納勞動力體制,和高密集勞動力技術的發展,使得人口增長,在資源缺乏的情況下,一樣持續地提升了全體人民的生活水平。 這個才是中國奇蹟。而日本,在一個更小的土地和人口規模上,後來又重複了這個模式。

速水融其實是勤勞革命的最初提倡者。他用這個概念描述日本德川時代,因為人口增長和土地稀缺,農民不得不辛苦勞作來提高收入,因此學會了珍惜工作和發展了一套堅定的懶惰可恥、勞動光榮的工作道德。

而西方發展模式,從英國開始,到美國發展到了極致,是建立在勞動力缺乏,資源和資本相對寬鬆的環境之下。因此資本和能源密集型,而不是勞動力密集型,就成了主要的發展模式。

在西方通過能源密集型而發展起來的軍事和重工業,摧毀了東方的國防之後,西方傾銷的工業品並沒有完全摧毀東方傳統社會的手工業。

以中國為例,靠不平等條約蜂擁而來的英國機器布,並沒有打敗中國的農村家庭手工業織布。因為中國農村家庭的生產效率,仍然可以保持這些手工業織布,具有足夠的價格競爭力。

而從日本到中國,當西方發展模式的高能源消耗工業被引進來,其實是自然的融合了文化傳承中,本身俱有的高勞動力密集的因素的。這種因素的結果,就是高素質但是低廉價格的產業工人群體,從日本、韓國、台灣到大陸,都很好的補充了高能源和高資本密集產業的不足之處。

其實東亞的文化傳統中的勞動密集和資源節省的發展模式,運用到西方模式的資本和資源密集行業裡面,從1950年開始,就預示了西方發展模式的限制,就已經走到頭了。

當然大家必須承認,西方模式下的工業革命,確實是對少部分人類的生產能力的一大突破,是一個生產的奇蹟。但是東方模式下的勤勞革命,卻是通過勞動密集和能源節約,把生產奇蹟帶來的好處,更好地擴散和讓更多人可以分享,因此是分配上的奇蹟。

從這個角度來看問題,你就明白為啥我說西方的中國專家們懂個屁。

工業化的發展,必然導致環境的惡化。而解決的方法,並不是更多的西方模式的能源和資本密集來解決辦法,而是需要西方模式,象東方模式學習,提倡能源節省和勞動密集,一方面減輕工業化對環境的壓力,找到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另一方面,通過勞動密集,而不是盲目繼續追求西方模式下的資本和能源密集的效率,才可以繼續延續分配奇蹟。
所以說,中國的經濟轉型,其思維方式,不是所謂的市場經濟的再次改革,因為中國雖然某些地方,需要改革,但總體來說,市場經濟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正如大家都熟悉的,更自由的市場經濟和充分競爭,導致的是更低的工資收入,和企業的一般利潤率的下降。

中國的經濟轉型,其實是從粗放型的資本和能源密集型,轉型到更加傾向於能源和資本節省型,但是勞動密集型的發展模式。當然這裡的勞動密集,並不是大家理解的體力勞動密集,還應該有很多高附加值的智力密集、知識密集和創造密集。

只有這樣,才可以最大程度地創造出更多的就業職務,更好的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這樣的模式,少一些大富豪,又何妨?我又不是資金密集型。而且人民充分就業,收入增加,哪裡有啥社會動盪。 反過來看一下歐洲,失業率高企,倒是在社會動盪。再看一下美國,這麼大的國土和充足的資源,人口只有3個億,居然明朝可以解決的就業問題,這裡還這麼頭疼。

如果美國不能向東方模式學習,解決不了勞動人民就業的問題,那才是比中國面臨更麻煩的局面。不過這個轉變,需要的是勞工大於資本家,美國以資本家壟斷為特徵的資本民主制度,可以轉型嗎?

7 則留言:

吳在山 提到...

亦正如張五常所講, 中國人係世上最捱得苦, 二戰時期及文革大躍進等地獄式生活都試過, 莫講話只係經濟放緩, 就算衰退亦唔會有什麼"阿拉伯之春"出現, 老實講我地中國人根本就唔係食慣炭慣, 一般人有餐飽飯食o下已經夠, 而且最憎人搞屎棍搞到大家無飯食, 呢樣野有人話係我地中國人o既劣根性, 但其實亦係我地o既優勢; o個o的老外"中國專家"完全將自己美國國內問題全部代入晒中國, 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美國仲嚴重過大陸多多聲!!

Generation Next 提到...

兩個黃鶯鳴翠柳,
一行白鹭上清天.

helmut 提到...

黄金時代 大型記錄片
http://finance.sina.com.cn/focus/hjsd/index.shtml

Wong Wai Leong 提到...

如果人口係關鍵因素,那麼為何不看看印度?
「而2011年3月31日公布的人口普查的初步結果是12.1億。」

http://www.gsjsw.gov.cn/html/rkart/15_24_39_927.html

人多未必好辦事,要睇係咩人。

中國人口紅利還有幾多可以用?難怪領導人大聲疾呼要產業升級,勞動密集無左優勢,但人口仍然咁多,但仲要老人愈來愈多,工作人口愈來愈少的情況下,情況真不樂觀。

看看印度的情況,人口可以超過中國,而且出生率高,多年青人,又反映了甚麼?如果真的以人口為關鍵因素,中國和日本的情況都不樂觀,不過日本人又有高科技,中國點算呢?

gogoldjoe 提到...

我讚成黃兄所說,人多不是唯一因素,還要看人的生產力。生產力不單止是量,還要看應用資源的效能。

axe 提到...

「而中國在明朝以降,創造出來的吸納勞動力體制,和高密集勞動力技術的發展,使得人口增長,在資源缺乏的情況下,一樣持續地提升了全體人民的生活水平。 這個才是中國奇蹟。」 - 清代人生活真係比明代人好? (1600 —1840 年 ,中国实际 GDP 仅增长了 55 % ,年均增长率为 0 1 18 % ,而人均实际 GDP 则
下降了 25 % ,年均增长率为 - 0.12 %。http://www.usc.cuhk.edu.hk/PaperCollection/webmanager/wkfiles/7596_1_paper.pdf )

「以中國為例,靠不平等條約蜂擁而來的英國機器布,並沒有打敗中國的農村家庭手工業織布。因為中國農村家庭的生產效率,仍然可以保持這些手工業織布,具有足夠的價格競爭力。」 - 呢個前提係中國發展同時,中國工人唔需要提升生活質素。其實相對東南亞,中國工人已經開始失去價格優勢。

「1949年跑了一幫這樣的大人物,中國反而更進步了。其實對國家、民族和社會沒有擔當的人,佔著大量的資源和位置,反而有害。」 - 如果俾你返去1949年,你會選擇做台灣人定大陸人?大陸嘅官貪定民國嘅官貪,好難講。

===========
照作者咁講,英國唔應該有工業革命,日本唔需要明治維新,美國都唔應該為世界帶來網路革命,人人繼續治係一個積世隔絕嘅國度,男耕女織就最好。但係你想固步自封,唔代表其他人都其他人唔會進步,中國過去300年嘅歷史已經好清楚話左俾大家知。

匿名 提到...

長話短說, 篇文似乎否定人類呢二三百年來對生活進步既需求, 人類要去到十九世紀末期, 先至察覺石油原料對環境既破壞, 你要怪責人類不惜一切去實踐工業革命, 等如怪責原始人茹毛飲血, 古代人三妻四妾一樣。
至於明朝既勞工密集式初階資本主義令明朝人有幾幸福, 唔知佢係咪用per capita去計, 呢種模式何嘗唔係由地主同特權階級去操縱成千上萬平民作系統生產? 點解佢會因為晌中國出現而變得高尚? 何況歐洲工農業革命係啟蒙運動同政治改革既結果之一, 私有產權以至個人價值受尊重, 先至引發民間大規模經濟活動; 相反大陸至今某程度仍然停晌官商勾結既經濟模式, 講頭腦不如講關係, 呢種經濟對平民對社會有乜好處?
大陸唔少呢blog唔知係見識所限定係黨既打手, 不斷為現政權既弊政歌功頌德, 甚至包裝做傳統叫你"捍衛", 自己要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