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9日 星期四

與黃兄討論(一)

回應多,另開頁討論,以下是黃兄問題,紅字是我的回應:

黃:想問JOE兄你的債務,是否等同借貸?本身借貸應該不會引致文明的毀滅,因為如果沒有龐大利潤,又有誰會借錢獲取這利益?但有利潤的東西當然多人爭,這樣吸引更多人借貸去投資,但量一多,平均質素必定下降,資源運用開始有點亂黎。忽然回頭望,發覺可以做錯了投資,浪費了資源,但沒法子,只希望下一個傻子出現,而自己不是最後一個。這樣的借貸才有問題,極端一點,和從前中國國營銀行被迫借錢給國企一樣,國企當銀行是提款機,拿到錢就亂用。

Jo:借貸或債務?一個名字而已,簡言之都是一種「借的行為」!借,是否一定為商業上的利潤呢?不見得,美國政府向聯儲局借錢,就不是商業行為,只是為了應付政府支出。

借貸有沒有問題?那就要視乎用甚麼貨幣了?如果貨幣背後是實實在在的商品,例如大家都用白米做貨幣,那創造貨幣的過程必須付出真正的勞動力。如此,借貸行為愈來愈多時,其實社會上流通的商品(白米)亦愈來愈多,這等同生產力上升。

不過,如果不是用商品作為貨幣,再而透過借貸創造貨幣呢?那貨幣與借貸同時增加,整體的生產力其實沒有上升,結果是增發的貨幣及借貸,同一時間溝淡了社會的生產力,溝淡的過程,受益最大的是人是誰呢?

這正是以黃金作為貨幣,與用墨水及紙張創造貨幣的不同所在,在黃金作為貨幣時,借貸的行為所借出的錢,是真真正正透過勞力賺取的生產力。(掘金要成本及付出勞力),但印一張欠單,再將欠單交給銀行,然後銀行根據欠單數額印錢出來,中間付出了甚麼?如果不計油墨及紙張,其實是Nothing。 這樣的借貸行為做成兩種後果,一,當借貸者未使用貨幣時,本身已溝淡了社會生產力,二,當借貸者行使貨幣時,由於創造貨幣太容易,不必成本,所以無論是借貸人或放貸人都不必考慮使用貨幣的過程是否合乎經濟效益。


簡單講,如果白米是貨幣,那銀行借出白米後,她的庫存白米就會減少,需等整體米農種米,才可補充缺口,但如果用紙幣呢,那就不必再等人家種米了,基本上有人來借,就可以印錢借出去,如此當她借出時,就不及借出白米考慮得那麼周詳了。不同貨幣下,借貸行為有極大差異!

雖然由墨水及紙張所印的錢,背後因為政府徵稅權力而有價值,但由於一個社會的綜合生產力太難計算,包含太多的東西,印多印少,準則難定,加之人性貪婪,手握權力的人(包括政府、銀行及其親朋戚友)若沒有一個基準作參考及監督,從人類歷史看,犯錯機會100%,基準是甚麼?就是真正的貨幣:黃金!

12 則留言:

閒人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閒人 提到...

黃兄:

一個貨幣最重要係流通性, 無錯美軍現在遍全球, 但如果佢海軍埋唔到岸, 射唔到巡航導彈, 根本可以當佢透明。中國就做到呢樣野。另外, 人民幣不是債務貨幣, 不需要學美元咁要外國楂國債先可以發行海量美元。人民幣建基於生產力。呢幾十年來建基於國內生產力, 現在實體生產力最強是邊一國? 透過貿易輸出商品及收購當地生產力, 人民幣就可以自然流到各國作為貿易媒介, 因為大家都有信心用人民幣就可以買到中國的產出, 而且係可以食可以用既而唔係只有衍生開奶茶。另外,中國真係可以自給自足而唔使餓死的, 而美國在失去擴張能力下真係可以俾債務壓跨的, 因為美國的經濟模式係靠掠奪支持消費。 所以話唔使打大仗就可以和平取代美元或至少成為一方貨幣係真的。

匿名 提到...

Using Gold as the currency can be lethal to the general public as most of the gold are hold by the richest 1%. By manipulating the price of gold and interest rate at well, they could buy up the remaining of the whole world.
For the well being of commonwealth, will it be better to silver instead for its quantity should be much more than gold and more people can gain access to it?

gogoldjoe 提到...

Do you have any chat about " most of gold hold by 1% richest" ?

匿名 提到...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uDs04fkKVE
解读美国金融危机力作:债务货币 Money as Debt (中文字幕) _1

好片, 相信或可解決部份網友的疑問, enjoy it ^_^

Wong Wai Leong 提到...

JOE兄,謝謝你回覆:D

簡單一問,宋代已經有錢莊,已有人發現可以額外發行多餘的銀票,將之借出,收取利息。不論如何,照JOE兄的邏輯,已經溝淡了國民生產力。
那時宋代的錢莊,也是接受實物金屬,不屬於國家債務。

幸好,只要銀莊有信譽,無風無浪時,不會突然有擠兌。基本上和今日的部份準備金率沒有分別。那時候算不算成功?不過,資料顯示「景德年間(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張泳對銀票鋪戶進行整頓,剔除 不法之徒,專由十六戶富商經營。至此「銀票」的發行始取得政府認可。」

但之後我再找不到資料,究竟自此之後,錢莊的經營方式是甚麼。我自己估計,他們仍然可能有這些行為,但必定十分小心,考慮周詳,並不是阿豬阿狗都借,因為他們最明白,做金融,根本講個「信」字,所以應該借錢給做大官做親王的,因為他們有能力掠奪人民的財富,壞帳的機會較低。錢莊借貸業務應該不是為大眾服務,因為搞唔好,借了給2打6,隨時百年基業毀於一旦。

問題是,為什麼今天的銀行可以擴充那麼大,桿杆比率那麼高,全世界也是用這個模式經營,最成功的因素是甚麼?這個因素是否開始漸漸消失?。

PS:若古人看見今之銀行帳簿,肯定覺得今人是瘋的,怎可能還不爆煲,存款那麼少,貸款那麼多,一個唔好意思,即時淹沒大多數小銀行,像1930年大蕭條。

**********************************

不過我又認同貨幣的創造應該交給市場負責。但我對這個命題,其實未掌握得好。

1) 這個是甚麼樣的市場?以我理解是,銀行經營者經風險評估後,才決定借出貸款,完全是商業性的考慮,而不涉及政治因素。極端例子,以前國營銀行被當提款機,國企借錢不還錢,壞帳極多。

2) 不過既然銀行是商業性質,只有一個目標,為股東爭取最大利潤。在風險評估和利潤最大化兩者之間選擇,如果我是CEO,我會選擇利潤最大化,因為我的任期有限,到下任接手時,我已經離職了,即使是在職,我也不用怕被炒,因為炒了反而有錢賠!這個千古難題,代理人和委託人之間的矛盾,的確很難解決。

3) 既然創造貨幣的任務落在銀行身上,而貨幣又是經濟運行中不可缺少的一環。那麼,從根本上,銀行的性質就不應該是純粹利潤極大化這個目的。用市場性質,但提供了一個利潤上限,那麼銀行不為追利潤極大化,而作出短視的行為。

4)1999美國金融現代化服務法案(Gramm-Leach-Bliley Act),容許商業銀行做投資銀行事,即提高摃杆比率,做一些高風象活動。自此,銀行形成一種風氣,不是爭取客戶信任,而是當客戶是羊咕。

我在想,既然部份存款儲備金率的形式,在古時已經有人類做這一回事,經過多年後,我們仍然在做,那麼這一個模式會否終結?我真的不知道,有沒有比之更好的方法創造貨幣?但覺得很多人仍然希望改善,將錯誤撥回正道。

**********************************

我十分認同JOE兄你說貨幣根本不應該有債務,不應該是國家先舉債,才可以再發行貨幣。不過,其實這個原意是,貨幣背後有國債作抵押品,而國債的價值在於人民的生產力,很間接地,美元後背都是人民生產力。不過我覺得有問題,因為這是公開但又秘密地綁架了全國人民,甚至全世界的人。

gogoldjoe 提到...

我十分認同JOE兄你說貨幣根本不應該有債務,不應該是國家先舉債,才可以再發行貨幣。不過,其實這個原意是,貨幣背後有國債作抵押品,而國債的價值在於人民的生產力,很間接地,美元後背都是人民生產力。不過我覺得有問題,因為這是公開但又秘密地綁架了全國人民,甚至全世界的人。

===============================
貨幣有政府承認已經足夠,1949至今天,人民幣需不需要用國債作後盾?不是好好地地運行了60年嗎?如果非要有東西作後盾,如果解釋運行如此長時間而沒有崩潰?

gogoldjoe 提到...

黃兄要留意一點,當貨幣是由債務產生,銀行決定貸款給那個人,那個行業時,所謂考慮貸款人的盈利能力,其實等同考慮其創造債務的能力,而不是實際生產力。

簡單來講,一個農民可創造的實際價值,比一個衍生工具設計者要高,但因農產品較難做抵押進行再借款,那農民可取得貸款的機會及數量就比衍生工具設計員低了。

只要一個行業能產生最多的債務,那就代表能賺最多的錢,香港的地產黨就是例。他們就能獲得銀行最多的貸款。

整個系統最大問題,是銀行批出貸款不再以貸款人是否有創造實際價值的能力,而是看他們創造債務的能力作準。結果整個社會的債務會愈積愈多。愈多債務的人代表愈有錢,愈能得到回報,相反創造債務能力低的人,如農民,漁民,財富卻愈發縮水,這樣健康嗎?

歷史終會走到債務終點,那就是當絕大多數人都有巨大債務,再找不到新的生產力去創造債務時,開始清還債務,清還債務的過程 = 銷毀貨幣

Wong Wai Leong 提到...

「考慮貸款人的盈利能力,其實等同考慮其創造債務的能力,而不是實際生產力。

只要一個行業能產生最多的債務,那就代表能賺最多的錢,香港的地產黨就是例。他們就能獲得銀行最多的貸款。」

===================================

為什麼不去考慮盈利能力,而是其創造債務能力?我一直都在想,這個制度本身沒有甚麼問題,問題是我們怎樣確保銀行貸出的金錢是用在創造有價值的事情上,而不是拿去賭博,從事一些沒什麼生產能力的事情上。

我始終認為

1) 貨幣要由國債作抵押才可以創造

2) 貨幣創造是建基於部份儲備制度
是不同的。

宋朝已經有錢莊發現部份儲備制度的秘密。但他們那時的貨幣基礎卻是貴金屬,並不是法幣,每張銀票(可流通貨幣)背後都「保證」可以兌換100%的實物金屬(也是流通貨幣)。當然我們可以問銀票究竟可不可以當作貨幣基礎。

那時的錢莊老闆會考慮貸款給「產生最多的債務」的人還是保證能夠還本利和的人?

**********************************

根據貨幣創造=借貸,還款會減少貨幣供應。回歸基本步,貨幣是用作交易媒介,基本上有生產活動才需要貨幣。反轉,貨幣供應減少,即經濟活動收縮。

如果我是借錢做生意,第一次成功賺錢,還了款給銀行,那我還借不借錢做生意?如果我衡量過利息成本,以及將來收入,發覺有利可圖,我會繼續借錢做生意,那剛剛貨幣供應因我的還款而減少,但又因為我覺得將來有利可圖,而重新增加。相反,我覺得經濟環境不太好,不適合擴張,不再需要借錢,貨幣便不再增加。

如果貨幣是貴金屬,其供應不能因為「主觀意願」而增加,那麼我即使估計這項目可以賺大錢,但亦可能借不到錢做生意,而不能擴張,只好停下來,但這不一定壞事,和JOE兄你之前那篇斧頭文章帶出意思相同。這樣可以逼使經營生意的人,想出改進效率的方法以增加收入,不一定需要用錢去買資源來增加收入,減少消耗資源。

JOE兄說的「由於創造貨幣太容易,不必成本,所以無論是借貸人或放貸人都不必考慮使用貨幣的過程是否合乎經濟效益。」,就是這樣的意思,因為創造貨幣相比起貴金屬來說,實在太容易。

雖然銀行會做很多「審慎」的風險評估,以減低壞帳的可能性。但未來的事,根本無人能夠預測得到,錯是少不免。

在貨幣創造=借貸的制度下,錯決定當然是少不免,最緊要知錯能改。但我認為最致命的是集體錯誤決定,完全抹殺了可以改過的可能性,一鋪清袋。日本,香港,美國,西班牙地產泡沫後。那一個國家經濟最單一,就最容易一鋪清袋。

***********************************

以銀行+地產作為例子,地產商興建樓宇,市民購買時,通常要做按揭,即是創造了債務?地產商憑著優先取得銀行的金錢,他們拿了金錢後再將之投資於獲得長期利潤而又受政府法規保障的行業。JOE兄的意思是不是這樣?

但市民購買樓字時,但必須有實際的收入,銀行會審核貸款人的還款能力,利息就銀行的盈利。當然地產發展商也是拿了貸款興建樓字。但要整個系統都運作成功,仍然是要有人做經濟活動,債務背後仍然要靠經濟活動作支持,如果沒有那麼強勁的科技,有效益地運用資源,根本創造不到那麼龐大的債務。


**********************************

老實說,衍生工具設計者,我也不知道他們憑著甚麼能力去賺取高額收入。但地產發展商,至少是製造業,切切實實興建樓宇出來給市民買。雖然他們是杠杆做生意,購買樓宇的人也是做杠杆,但至少使用了地球資源去創造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樓宇給人安全住所, 寫宇樓給人工作地方, 商場給人消費地方)

而已真正的可以付出小小,收入多多,只有鑄造貨幣的人,同時貨幣的認受/使用範圍又非常廣大,而且大部份生產要素都以該貨幣作結算,即逢有生產活動,也需要使用該貨幣。創造貨幣的人,他們根本不用做,他們可以入股有賺錢能力的上市公司,坐地分紅,他們不用打理生意,即不用用腦卻有錢收,當初也不用付出很多,因為創造貨幣成本很低。

不過這是非常危險,看似利潤無限大。但因為擁有創造貨幣的人根本不需要很多,但他們卻得到龐大利潤,即小數人掌握了多數利潤。根本是主人和奴隸的關係,當然絕不健康。

但回歸基本步,為什麼那麼多人願意使用該貨幣?即使貶值了95%,仍然在使用。
國家憑甚麼要人民承認該國的貨幣?正如三年零八個月,日軍憑甚麼要香港人民承認那些軍票。

**********************************

銷毀貨幣,在這裡例子是美元。貨幣供應減少了,但這貨幣供應減少是因為需求減少,即人們對美元的需求減少。只要大幅增加做生意的成本,人們沒甚麼信心做生意,貨幣需求自然減少。長期大範圍戰爭(中國被日本仔打,國共內戰),貿易保護主義掘起(大蕭條後),國家民族主義興起,國與國之間氣氛緊張,石油供應以及其他生產要源資源的短缺(石油禁運,政治原因)等等,都削弱人們做生意的信心。

那麼JOE兄的「清還債務的過程 = 銷毀貨幣」會是全世界都發生,還是只要局限於某些國家或者地區?
因為現在全世界的貨幣,基本上都是債務貨幣為基礎,再以借貸的方式創造貨幣。

gogoldjoe 提到...

以銀行+地產作為例子,地產商興建樓宇,市民購買時,通常要做按揭,即是創造了債務?地產商憑著優先取得銀行的金錢,他們拿了金錢後再將之投資於獲得長期利潤而又受政府法規保障的行業。JOE兄的意思是不是這樣?

==================================
大約是這樣,但其實銀行一樣有巨大利潤。只要思考一個問題,就會明白。高樓價下,人民買不起樓,銀行借錢給人民買,是幫人民嗎?

其實不是,若人民負擔不起,按照自由經濟原則,太貴的樓應調整價格至人民負擔得起才賣得出。為何是銀行借錢給你買去承托樓價,而不是樓價下跌來遷就你的購買力?

銀行有權創造債務及貨幣,是在幫誰?債務令不合理的價格得以延續,做成錯價,扭曲了社會資料分配。

其實問題不在債務是否可惡,而是由誰掌管債務發行機制出了問題。

gogoldjoe 提到...

那麼JOE兄的「清還債務的過程 = 銷毀貨幣」會是全世界都發生,還是只要局限於某些國家或者地區?
因為現在全世界的貨幣,基本上都是債務貨幣為基礎,再以借貸的方式創造貨幣。

===============================
我認為全球都會發生,除了部份低負債及不以債務創造貨幣的國家。但影響太多,且史無前例,後果難以估計。

gogoldjoe 提到...

如果貨幣是貴金屬,其供應不能因為「主觀意願」而增加,那麼我即使估計這項目可以賺大錢,但亦可能借不到錢做生意,而不能擴張,只好停下來,但這不一定壞事,和JOE兄你之前那篇斧頭文章帶出意思相同。這樣可以逼使經營生意的人,想出改進效率的方法以增加收入,不一定需要用錢去買資源來增加收入,減少消耗資源。

===============================
完全正確,為何增加利潤不是透過提升效率,減少工序,而是透過擴大生產,再找人借錢買你擴大生產的商品,並透過抬高商品價格,去抵消太多貨幣追逐商品做成的巨大通脹?

關鍵就在於以債務創造貨幣的權力沒有得到好好監管及制衡。